中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15:21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达13亿的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堪称是“天字第一号”问题。粮食涉及一国的国民生存水平、社会稳定程度以及国家安全状况,而粮食产业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的产业载体,承担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国际粮价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政府也在制定各项政策来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贸易等环节,来尽可能的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说,粮食安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粮食安全政策所发挥的效用来体现的。通过对粮食安全政策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的变迁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资源环境的变化而同步进行的。而对当前的粮食安全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清楚地获悉我国粮食的产量、粮食人均占有量、自给率、储备水平、农民收入等各项指标随着粮食安全政策的变迁和实施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判断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因此通过研究我国建国以来粮食安全各项政策的演变历程,并且对当前实施的粮食安全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把握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粮食安全政策效益和效率的各种因素,对于完善当前的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从八个部分研究了建国以来的粮食安全政策。第一部分论述了粮食安全政策的研究背景、意义、目标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粮食安全政策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阐述了粮食、粮食安全及粮食安全政策的含义,并且提供了研究粮食安全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政策理论、因子分析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建国以来粮食补贴政策、储备政策、流通政策、贸易政策、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对演变规律做了简要总结;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各个主要粮食安全政策的内容;第五部分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96—2013年间的粮食安全政策做了绩效评价,在肯定政策成效的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六部分对日本、美国、欧盟等典型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的内容进行阐述,并总结出在粮食安全政策方面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第七部分在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建议;第八部分在概括论文的内容之后,对论文的创新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研究,形成如下认识:(1)通过分析建国以来粮食补贴、流通、储备、贸易、耕地政策的变迁轨迹,结果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具有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特点,并且呈现明显的市场化、多元化倾向,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多重主体的利益博弈为粮食安全政策变迁提供了动力。(2)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粮食安全政策内容的演变的介绍是实证研究,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体系对粮食安全政策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是规范研究,并且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视角对各项粮食安全政策进行总体把握,可以看出各项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3)虽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粮食安全政策体系,但是各项粮食安全政策或制度多存在于政府的政策文件中,并且每一年都有所变化,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因此可以借鉴美欧等国的经验,推进粮食安全政策法制化。(4)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粮食安全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主要致力于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等低层次的目标上,今后的粮食安全政策应更多地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进行调整,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更多地将补贴政策落实到种粮农民身上、加强政府和市场在粮食流通、储备过程中的分工配合、利用粮食科技政策促进各项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利用率、通过粮食贸易政策中的“绿箱”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本文编号:1149306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目标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粮食
2.1.2 粮食安全
2.1.3 粮食安全政策
2.1.4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因子分析理论
3 中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3.1 粮食补贴政策演变
3.2 粮食储备政策演变
3.3 粮食流通政策演变
3.4 粮食贸易政策演变
3.5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
4 现阶段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
4.1 耕地保护政策
4.2 粮食科技政策
4.3 粮食补贴政策
4.4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4.5 粮食流通政策
4.6 粮食储备政策
4.7 粮食贸易政策
5 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5.1 政策绩效评价
5.1.1 问题描述
5.1.2 数据选取与处理
5.1.3 模型建立
5.1.4 因子得分与综合评价
5.2 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绩效评价
5.2.1 中国现阶段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成效
5.2.2 中国现阶段粮食安全政策存在的问题
6 粮食安全政策国际比较研究——基于典型国家的分析
6.1 美欧日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
6.1.1 日本的粮食安全政策
6.1.2 美国的粮食安全政策
6.1.3 欧盟的粮食安全政策
6.2 国外粮食安全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6.2.1 推进粮食安全政策法制化进程,提高其权威性
6.2.2 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创新粮食储备市场化模式
6.2.3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供求关系,及时完善粮食贸易政策
6.2.4 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
7 完善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对策建议
7.1 完善耕地资源保护政策,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7.2 完善粮食科技政策,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粮食生产
7.3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7.4 深化粮食流通政策创新,实现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
7.5 完善粮食储备政策,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7.6 完善粮食贸易政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粮食贸易安全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佐兰;余志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15年03期
2 付恭华;李小云;;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新保障模式探索[J];求实;2013年12期
3 刘美秀;杨艳红;;我国粮食对外贸易政策变迁与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7期
4 元成斌;薛建良;;发达国家粮食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农业经济;2012年03期
5 高淑桃;任福全;王晓;;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6 谭术魁;张红霞;;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7 田建民;孟俊杰;;我国现行粮食安全政策绩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3期
8 乔博;;粮食安全与政策调控[J];中国农业信息;2009年02期
9 徐全红;;我国农业财政补贴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93期
10 张宪法;高旺盛;;国际农业支持政策分析及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取向[J];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149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4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