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贵州省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持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5:16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持续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水电代燃料 可持续性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摘要】:小水电代燃料是一项公益性的生态保护工程,通过提供廉价电能减少中国农村居民对薪柴、煤炭等传统生物质能源的依赖,以期达到保护森林植被、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目标。自2003年国家启动工程试点建设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工程是否能够实现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最终目标,取得的成果能否长期地保持,工程本身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为研究对象,从保护森林植被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角度,采用固定样地调查、实验分析和入户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各项效益,分析和探讨了工程的可持续性,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固定样地调查和实验分析,选取项目区典型林分和项目区外对照林分,研究代燃料工程对项目区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2015年间,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保护森林生物量分别为3160.18t,4839.90t和7017.69t,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9.07%;保护森林碳储量分别为10802.86t,11860.62t和13780.88t,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99%。项目区林分受代燃料工程保护,其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不断增加,其中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93%和2.96%,柏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63%和6.20%,代燃料工程表现出一定的生态可持续性。(2)基于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倍差法研究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项目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代燃料工程对参与农民的年均总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p0.05);对人均畜牧业纯收入的影响为正,但效果不显著;对人均种植业纯收入有较小的负影响。(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代燃料工程的农户中,90.08%(109户)认为实施代燃料工程很有必要,82.65%(100户)认为工程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受访农户家庭能源的研究显示,代燃料工程明显地减少了代燃料户对薪柴秸秆的依赖,电费支出在农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保护了当地森林植被,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农民对参与工程有较高的积极性,电费支出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可持续性前景较为乐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S718.5;F323.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山松,谭培春,许波,罗丽萍,张学;广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研究[J];广西电业;2003年11期

2 本刊编辑部;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会议在贵阳市召开[J];水利经济;2004年02期

3 程回洲;只争朝夕 抓紧做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J];中国水利;2004年06期

4 ;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现场会召开[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5期

5 程回洲;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的成效和经验[J];水利发展研究;2005年08期

6 何大信;;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的经验介绍[J];江西水利科技;2005年04期

7 ;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总结报告[J];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5年09期

8 ;关于云南省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J];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5年09期

9 索丽生;;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在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5年Z2期

10 ;水利部召开冀、豫、晋三省2009年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审核工作会议[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建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推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A];西北五省(区)水电学会联系网第20次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周慧芬;王林素;;温州市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思考[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刘成莉;陈俊;高亮彰;杨宇;;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在农村的应用[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安利元;;发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建设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小水电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马克骞;;山西省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7 徐锦才;徐国君;俞锋;张巍;;无人值班技术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诗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以湖南省汝城县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小水电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 程回洲;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记者  赵成新 实习生 胡仁;我省成为全国小水电代燃料最大省份[N];湖南日报;2006年

3 黔南州水利局 韦华艳;都匀小水电代燃料与小水电可持续发展[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朱发顺 通讯员 黄卫真;桂黔晋滇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记者 赵学儒 陈柯;小水电代燃料试点成功[N];中国水利报;2005年

6 姚润丰 齐海山;200万农民受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杨羚;我州推动小水电代燃料建设新举措[N];红河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锐 龙舟;我省第三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N];云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师晓莹;云南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N];中国水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学儒 通讯员 徐德志;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走向规范化[N];中国水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廷容;小水电代燃料的综合评价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志远;贵州省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持续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刘海锋;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拉动作用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曹可;小水电代燃料实施与推广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黄宝友;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电价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伊琨;小水电代燃料CDM碳计量方法学及案例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李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综合评价与系统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现武;贵州省普安县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的环境效应和退耕还林的合理结构比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29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