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乡村转型发展——以长武县洪家镇为例
本文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乡村转型发展——以长武县洪家镇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转型 社会—生态系统(SESs) 体制转换 农户 黄土高原
【摘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运用体制转化理论及其研究框架,选取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为案例地,从村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体制变化为切入点揭示了当地乡村转型的背景和环境因素,重点探讨农户尺度的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影响因素及其稳健性,从微观角度审视西北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当地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体制已由传统农业体制转变为新型农业体制,其中某些家庭体制正在向非农体制转换。2家庭特征是农户体制发生转换的客观条件;耕地质量、劳动力数量与质量是农户体制转换的内在动因;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及社会网络是农户体制转换方向的决定因素。3农户家庭体制转换呈现出发散和聚合并存现象,且不同家庭的稳健性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种植业结构和收入对农户家庭进行分类,不同类型农户家庭体制的稳健型依次表现为其:苹果非农均衡型非农收入主导型粮食非农均衡型苹果收入主导型传统收入主导型。最后基于农户视角对乡村转型的微观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后续深化研究的方向和实践启示。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63)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1引言乡村是一个空间地域系统,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1,2]。伴随着21世纪以来的快速城镇化,乡村地域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中国的乡村转型发展在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就业方式变化、消费及社会结构重建等方面具有了特定的内涵。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并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颜杰;马维鸽;;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2 王云才;21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八大趋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王渊,宋圭武;公社制度与中国乡村的未来[J];管理现代化;2005年03期
4 王文长;;西藏乡村的出路:经营乡村[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5 张旭初;聂扬飞;;恩龙模式:皖东南的“乡村试验”[J];决策;2006年08期
6 甄峰;郑俊;魏宗财;刘慧;;非洲乡村发展研究新进展[J];西亚非洲;2006年07期
7 姜文;;“海峡两岸乡村发展论坛”在江西农业大学召开[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杨邦杰;;乡村发展: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2007年02期
9 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4期
10 龚友国;;试论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浩;;世界级城市都市圈内乡村的演变及作用——以东京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赵德余;方志权;;农民观念中的乡村发展及其公共性问题——关于发达地区乡村农民的田野调查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含义[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黄尧;;巴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4 邹健;龙花楼;;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评价初探[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胡德山;周树林;;林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红增;文化农民: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邱游惠;立足优势 加快乡村发展步伐[N];闽北日报;2012年
3 记者 黄元章;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大帮扶力度加快乡村发展[N];闽东日报;2012年
4 记者 闫冲冲;我市与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座谈会举行[N];黄山日报;2013年
5 记者 侯天仪 通讯员 姚晓科;系列工程为乡村发展“补钙”[N];石家庄日报;2013年
6 范亚旭 记者 张培奇;河南力争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水美乡村[N];农民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张颖;乡村发展需要引领与陪伴[N];福建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罗石香;照亮乡村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14年
9 龙新;韩长赋会见罗马尼亚副总理兼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部长[N];农民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银昌;方春明来淮调研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工作[N];淮南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丽;河南省乡村发展区域差异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红涛;中国与巴西乡村发展历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婕;长江三峡重庆库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导向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强;六盘水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光;吉林省乡村电子农务网络平台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姚龙;从化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彭正海;参与创造治理:公民参与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8 耿少龙;文明乡村:桂西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D];广西大学;2008年
9 窦博如;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海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0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