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业经营主体分化:价值取向及其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8 08:17

  本文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分化:价值取向及其效益分析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经营主体 价值取向 社会效益 土地流转


【摘要】:在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冲击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分化,依据经营价值取向,可划分四类经济主体,即"留守农业"、"中农"、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系。通过比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益,发现占主要比例的"留守农业"和"中农"是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双向流动秩序提供经济基础。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效益最佳的生产方式,也是返乡农民创业致富的途径之一,其经营者是新型农业价值观的承载者。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地具有排挤小农的取向。出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小农的农业经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予以保护。
[Abstract]:Under the impact of the policy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that is, "left-behind agriculture" and "middle peasant", 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management value. Family farm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form a diversified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By compar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ll kind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It is found that "left-behind agriculture" and "middle farmer", which account for the main proportion, are the solid guarantee of food security. It also provides the economic basis for the two-way flow order of peasa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Family farm is the best mode of production for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ways for returning farmer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become rich. The operator is the bearer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value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naturally have the orientation of crowding out small farmer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smallholder farming and protect it.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F3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农民不再为土地所束缚,农民的生计逐渐向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家庭经营模式转变。不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分化现象。从其自身经济属性,我们可划分为“留守农业”、“中农”、家庭农场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维国;;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创新的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2014年03期

2 张赞;王彦玲;;对周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的研究初探[J];河南农业;2014年01期

3 沈玉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3期

4 藏金锁;巴康;彭浩轩;才梦;王田宇;马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02期

5 张晓山;;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的几个问题[J];小康(财智);2013年02期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04期

7 赵西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科技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8 李薇;陈秉谱;;甘肃省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特点及制约因素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10期

9 钱视忠;张彦荣;韩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J];江苏农村经济;2012年11期

10 ;江苏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祝鹏飞;张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2 耿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3 李明贤;樊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及整合研究[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4 易可君;郑楠;;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形式比较分析[A];“深化农村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金明;吴双;朱锐;;如何支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A];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道路——2013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3年

7 潘学峰;陈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A];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N];经济日报;2013年

2 记者 余向东;浙江: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2年

3 记者 沈建华;江苏培育“龙头”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4 记者 李川 魏_g 马波 米哲;推进城镇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天津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顾鑫;农业部: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中国证券报;2013年

6 通讯员 宗禾 本报记者 潘卫平;市领导到桓台县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N];淄博日报;2013年

7 记者 余小乔;市工商局多措帮扶农业经营主体[N];蚌埠日报;2013年

8 山东东平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 田汝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策略之战[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9 记者 刘伟林;黑龙江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10 杨凤伦 农行黑龙江齐齐哈尔分行行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活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公泽;基于农业经营主体土地利用行为的村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鸿川;吉林市地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周丹;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金晓;云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商一星;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郑丽莉;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需求及其可获性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费缓缓;角色扮演理论视角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祖亚楠;黑龙江省种植大户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罗京浩;大庆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4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