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因素及优化对策
本文关键词: 家庭农场 发展环境 构成要素 出处:《经济纵横》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家庭农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且繁杂,加之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给予更多关注,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层面对家庭农场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家庭农场发展环境为总目标层,以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一级要素层,以各类环境构成要素为二级要素层,以各要素代表性指标为具体指标层的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构成要素分析模型。应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多方发力拓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are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in addition, family farm is in its infanc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from policy to economy. Soci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on this basis to build a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layer, to the policy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first level of essential elements, and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elements are the second level of elements. The analysis model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index of each factor. It is necessary to steadily promote the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expand the family farm financial services. Depending on the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and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port to the family farm.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林省家庭农场发育条件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37号)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编号:20170418045FG)的成果
【分类号】:F324.1
【正文快照】: 家庭农场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指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的总称,正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家庭农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且繁杂,加之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洋;曾艳华;;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综述[J];北京农业;2015年18期
2 施国庆;伊庆山;;现代家庭农场的准确认识、实施困境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4 韩艳旗;韩非;王红玲;;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基础与综合发展能力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5 李善民;;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广西151户家庭农场为例[J];武汉金融;2014年06期
6 王建华;李俏;;我国家庭农场发育的动力与困境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5期
7 王瑜;范建荣;;西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预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徐志明;;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与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建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王占霞;;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3期
10 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学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莹;;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20期
2 陈楠;郝庆升;;家庭农场发展环境要素分析与实证验证?——基于吉林延边的调查数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3期
3 李志华;;山东棉花种植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2017年14期
4 杨淙云;王岩;;家庭农场不同管理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辽宁省典型案例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5 张昌爱;李瑞琴;于秀英;郭洪海;;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功能的强化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07期
6 杨军;王蕾;;楚雄山区发展养殖型家庭农场的思考[J];当代畜牧;2017年09期
7 盛智颖;王冰;;家庭农场农业信息需求及支付意愿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陈楠;王晓笛;;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因素及优化对策[J];经济纵横;2017年02期
9 胡月英;郝世绵;;安徽郎溪家庭农场发展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0 杨敏;陈兰;万洁妤;班国榕;;“公司+家庭农场”:修文生猪养殖模式新探索[J];基层农技推广;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令成;基于综合效益视角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邵平;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D];安徽大学;2016年
3 李静;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孙正东;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英;;中国粮食安全的耕地贡献分析[J];经济学家;2015年01期
2 赵丽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李善民;;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广西151户家庭农场为例[J];武汉金融;2014年06期
4 苏昕;王可山;张淑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5期
5 钱克明;彭廷军;;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3期
6 黄利霞;;论人口老龄化视域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J];求索;2013年12期
7 顾海英;;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3年12期
8 李楠竹;;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河南农业;2013年24期
9 郑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年04期
10 庞贞燕;刘磊;;期货市场能够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吗——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曹执令;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卞琦娟;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梅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曾超群;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建功;中国工业化的咽喉之道[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侯晋封;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钟儒刚;关于中国农业工业化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东升,曾令香;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0年07期
2 刘忠民;家庭农场大量挂帐的原因及清欠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0年05期
3 ;哈密市首批农机化家庭农场正式挂牌[J];新疆农机化;2000年05期
4 马中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的家庭农场核算[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2期
5 张斌,张生;家庭农场管理和核算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5期
6 胡金梅,赵永仁;对家庭农场统计的几点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7 张晓丽;关于建立家庭农场的经济学思考[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8 李南;;美国的家庭农场[J];新农村;2001年10期
9 薛华;广西垦区家庭农场H·11648麻生产前景[J];广西热带农业;2002年01期
10 焦方强,潘建福;家庭农场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与列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范梅华;顾荣;;家庭农场的中国实践与思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文;叶兴平;何舸;;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探讨[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军;;论家庭农场的企业化经营[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李如平;;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家庭农场发展的研讨[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正华;;关注家庭农业的现代化[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董正华;;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成钰;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售粮速度加快[N];粮油市场报;2007年
2 薄小波;沪郊出现首批“家庭农场”[N];文汇报;2008年
3 黄勇娣 陈孝斌;家庭农场模式能否持续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方霞 实习生 卢奕 通讯员 黄健儿;家庭农场成农业“进化”新趋势[N];嘉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见习记者 李庆勤;昔日父亲办家庭农场名扬全国 今朝儿子建股份养殖领头致富[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宗巍;“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增收[N];东方城乡报;2012年
7 潘淑娟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有待跟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8 记者 王泽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N];农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徐盘钢 胡立刚;松江:家庭农场点亮都市农业[N];农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实习记者 陈琴;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政策或近期出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郧宛琪;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邵平;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D];安徽大学;2016年
3 屈学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董凌芳;结构化理论视野下松江家庭农场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严耀东;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5 李凯;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6 李宇飞;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7 吕金花;完善我国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的建议[D];山东大学;2014年
8 刘婉;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9 赵胜利;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灵灵;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浙江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8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