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29 03:00

  本文选题:连片特困地区 切入点:精准扶贫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将精准扶贫理念引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之中,分别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三种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通过比较,这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主要路径、困难性和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几点启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时,需尊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做好精准操作工作、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精准扶贫的效果,更好解决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
[Abstract]:There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s concentrated areas with special difficulties, but it has not been solved effectively.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Wuling Mountain area, and Qinba Mountain region hav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reas with special hardship. They have formed three practical models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urism, in finance and in relocation, and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these three models are in the condition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main paths.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ome enlightenments can be drawn from this. When we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reas with special difficulties, we should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do a good job in precision operations,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s for helping the poor. Only by innovating the model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can we truly exert the effec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D63-3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裕南;;茗皇茶扶贫模式及品牌营销经验介绍[A];2011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专刊)[C];2011年

2 王红岗;;贵州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与制度创新[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周;;后记[A];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调查报告[C];2001年

4 田永强;董劲威;;信贷扶贫到户的有益探索——河南省虞城县试行孟加拉扶贫模式的实践与做法[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5 刘鑫;;“参与式”: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的成功探索[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阳;推广秭归“1119”扶贫模式[N];三峡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曦;借力农旅结合 探索扶贫模式[N];铜仁日报;2014年

3 马泽平 王明君;七大扶贫模式——让贫困乡村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N];陕西日报;2014年

4 吕伟;太旗创新扶贫模式 6.8万人脱贫[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5 俞岚;中国扶贫模式悄然生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张建峰;“信息扶贫模式”成我国创新扶贫有效途径[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馨平;海东创新扶贫模式 拓宽增收渠道[N];青海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秋香 通讯员 张林忠;外国人走乡村研究“南宁扶贫模式”[N];南宁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蔡鹏;整合社会资源 创新扶贫模式[N];晋中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谢曦;顺应城镇化规律 创新扶贫模式[N];泉州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朝阳县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3 万林华;英德山区“双到”扶贫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孙文栋;扶贫项目中组织与决策问题的探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唐娟;精准扶贫背景下新化县扶贫开发研究[D];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6年

6 李玲;广州扶贫开发“双到”帮扶梅州模式经验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赵丽坤;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谢建坤;整体性治理与扶贫模式的革新[D];南昌大学;2012年

9 潘剑虹;甘肃省通渭县基于扶贫模式的扶贫开发效果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李菊兰;非政府组织扶贫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7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