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与农民工城市化决策——以建筑业农民工为例
本文选题:农民工 切入点:新生代农民工 出处:《江汉论坛》2017年05期
【摘要】:伴随着农民工进入城市时间的逐渐延长,农民工年龄日益增长,尤其是第一代农民工逐渐进入退休阶段,这一批农民工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成为这一批农民工的选择难题。本文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制度经济学和资产组合理论出发,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农民工城市化决策的机制,并基于调研数据用二元logistic实证分析五类农民工资产对农民工城市化意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户籍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均既降低了农民工达到城市化必需资产积累的可能性,又减弱了农民工城市化的意愿,实证结果显示五类生计资产(城市型、农村型)对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意愿影响程度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政府要通过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培训制度来促进农民工城市化,提高农民工的幸福获得感。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extension of the time for migrant workers to enter the city, the age of migrant workers is growing, especially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gradually enter the retirement stage, this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to stay in the city or return to the countryside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a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asset comb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decis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with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maximiz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ive types of migrant workers' assets on the urbanization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dual logistic.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both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both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peasant workers to accumulate the necessary assets for urbanization and weaken the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 to urbaniz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livelihood assets (urban type).The influence of rural type on the urbanization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 (first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government should reform and perfec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and various social training systems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improve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99.2;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亚南;;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县级政府职能研究——基于Z市“多村一社区”的调查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3 李树茁;梁义成;MARCUS W.FELDMAN;GRETCHEN C.DAILY;;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4 黄乾;;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五城市调查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侯红娅,杨晶,李子奈;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春;冀红梅;;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实证研究与市民化推进策略——基于2015年武汉城市圈农业转移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李树茁;徐洁;左冬梅;曾卫红;;农村老年人的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17年04期
3 王茜;宗鑫;韦惠兰;;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以黄河源区沙曲河口玛曲段为例[J];草原与草坪;2017年03期
4 范辉;谢文全;;论农村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年03期
5 肖祥;;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及其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运用趋向[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6 宋璐;李树茁;;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生计资本的影响——基于家庭结构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人口研究;2017年03期
7 程先勇;;可持续生计与农民工城市化决策——以建筑业农民工为例[J];江汉论坛;2017年05期
8 苏飞;陆聪颖;;洪灾影响下城市社区居民的生计脆弱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9 蓝菁;盛君;余奕宁;刘震;;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收入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以四川南江县白滩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3期
10 王新歌;席建超;陈田;;社区居民生计模式变迁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灵芝;;村庄变迁与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多村一社区”案例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4年11期
2 王亚南;高灵芝;;成效、问题及对策:山东省两县市“多村一社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J];中国发展;2013年05期
3 章晓懿;梅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24期
4 高灵芝;;“多村一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问题——基于山东省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5 李勇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J];东南学术;2012年02期
6 王惠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切入点——对河南、山东、湖北等新型农村社区改革试点的调研[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年10期
7 王亚南;刘艳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蔡勇志;郭铁民;;我国农村社区化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0期
9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杜海峰;;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10 黎洁;李亚莉;邰秀军;李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淋;;可持续生计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2年06期
2 唐钧;“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3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4 郑琨;;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与安置社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初探[J];城市建筑;2013年08期
5 李国梁;;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开发[J];开发研究;2014年01期
6 史月兰;唐卞;俞洋;;基于生计资本路径的贫困地区生计策略研究——广西凤山县四个可持续生计项目村的调查[J];改革与战略;2014年04期
7 王三秀;;国外可持续生计观念的演进、理论逻辑及其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8 陆五一;刘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4期
9 史俊宏;赵立娟;;生计转型背景下生态移民生计脆弱性及其可持续生计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5期
10 汤青;徐勇;李扬;;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许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保障和对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2 高红艳;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3 王颖;X项目中受影响人可持续生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谢婧;贵州省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赵曰超;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彭萍;昆明市主城区“村转居”新市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0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