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06:14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空间集聚 出处:《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乡村空间结构的演化,有利于把握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特征,更好地规划乡村的空间格局。以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思想为基础,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空间结构在不同地理空间距离上的三层级分异演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模型,为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的分异演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乡村空间结构在合适地理空间距离上的分异演化能够有效避免乡村空心化和乡村无序建设,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差距,进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o better pla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areas.Based on Krugman's idea of spatial econom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wester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level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model of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patial dista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and on this basis,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suitable geographical space distanc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rural hollowing and rural disorder construction, further eliminate the urban-rural dual gap, and then better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299.21;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邢谷锐;徐逸伦;;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3 周文;产业空间集聚机制理论的发展[J];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4 刘秉国;中心村庄发展与西北地区城镇化[J];开发研究;2004年06期

5 何景熙;我国西部小城镇非农就业的产业基础研究——基于镇区人口普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孙钰霞;;基于“农家乐”的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夏健;王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农村聚落形态演化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5 罗雅丽;张常新;;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金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张玉梅;王勇;;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张伟;明亮;;川西茶馆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李春会;;论交通体系与市镇经济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郑宪强;何佰洲;;试论农村住宅投资与农居地整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浒;赵丽;;燕大社会调查与中国早期社会学本土化实践[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能;武廷海;林文棋;;农村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配置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8 范长风;;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星团结构——关于西北跨族群青苗会的人类学观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董明;;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对一个案例的经验阐释[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静;兵团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欧小珍;边村经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胡静;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变革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敏,史培军,李晓西;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3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4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5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6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7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8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9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10 龙花楼;刘彦随;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影响路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杨建朝;朱菁菁;白翠玲;;旅游地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2年06期

3 邢宗海;;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调控机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4 向宝惠;柴江豪;唐承财;;武夷山三姑旅游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其调控策略[J];生态经济;2009年10期

5 李文强;罗守贵;;都市圈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演化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机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孙一飞;CBD空间结构演化规律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1994年01期

7 邱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年05期

8 费洪平;崔树强;;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上)[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9 崔树强,费洪平;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下)[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汤小华;;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文新;;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居翠屏;;兰州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化[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爱萍;南通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演化规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妍妍;产品空间结构演化与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邓文胜;城镇群体空间结构演化的信息机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大均;基于分形的武汉城市圈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许达;转型期木渎镇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高宜程;山西省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调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丽扎·赛里克;伊宁市空间结构演化与驱动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5 韩慧星;产品空间结构演化与吉林省农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08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08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