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

发布时间:2018-06-20 01:40

  本文选题:耕地利用转型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参考:《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论文以江苏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在GIS、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Costanza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的支持下合成时间序列表征下的耕地利用转型图谱、耕地利用转型模式图谱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谱,据此揭示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阶段耕地以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占用为主,补充耕地来源除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外,还包括了草地,耕地占用大于补充。空间差异以"耕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最为明显,空间分离度低。2)2000—2010年阶段耕地占用的去向增加了未利用地,草地仍是主要的耕地补充来源。空间上以"耕地→建设用地"和"耕地→水域"图谱变化最为显著,空间分离度变大。3)1990—2010年耕地利用转型模式以后期变化最为显著。4)近20 a间,江苏沿海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70.85×108元提升为182.23×108元,水域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主要的贡献类型。耕地利用转型导致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耕地→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生态减值图谱类型。
[Abstract]:Based on the land use spatial data of 1990 / 2000 and 2010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synthesizes the cultivated land use transition map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s, the theory of geoscience information atlas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such as Costanza, etc., unde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ime series. The pattern map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map rev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sponse law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hange in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area and forest land in 1990-2000 period. Besides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area and forest land, the source of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included grassland, and the occup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supplemen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was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grassland cultivated land" was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land occupied by cultivated land was increased in the period of 2000-2010 with low spatial separation degree. Grassland is still the main source of arable land supplement. In space, the maps of "cultivat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he spatial separation degree has become larger. 3The pattern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from 1990 to 2010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late stage. 4)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s significan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Jiangsu coastal areas increased from 170.85 脳 10 ~ 8 yuan to 182.23 脳 10 ~ 8 yu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se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tlas of ecological impairment.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85,4167117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DQ018)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5CZEPK02)~~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敏;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4期

2 谭文敏;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2002年01期

3 宋戈;崔晓伟;雷国平;高志昊;;松嫩平原北部典型地域耕地利用安全评价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4 周俊霞;刘淑英;王平;;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张建妹;;福建省区域耕地利用存在问题及结构优化的对策[J];北京农业;2012年15期

6 李佳;雷国平;柳杨;徐辉;;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7 沈昌发;当前我省耕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8期

8 朱哲;;新疆伊犁地区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3年22期

9 赵晓庆;汪应宏;;耕地利用保护的土地伦理维度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农业经济;2013年11期

10 李宪文,林培,朱德举;山麓地带耕地利用景观动态分析与质量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力娜;张凤荣;李翰鹏;运向杰;陈荣清;;传统农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冯达;李婷婷;;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达;段亚锋;;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童绍玉;彭海英;;近十年来云南省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陶绍勇;;铜陵市耕地利用状况及培肥治理对策[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鄂平;荆青青;宋岚;曾克峰;;武汉市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预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7 赵彦锋;孙志英;;20年来南京市耕地数量与耕地利用效益的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8 李武艳;;城市化与耕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屈瑞洁;邓祥征;崔晓临;;应对气候变化的耕地利用管理策略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10 郝海广;李秀彬;;农户兼业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基于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韩良华;努力提高耕地利用整体水平[N];宜兴日报;2009年

2 记者 方家喜;发改委:2020年将建高标准农田8亿亩[N];经济参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传民;乡村快速发展下的耕地利用转型与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庞英;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刘钦普;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江苏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朴钟相;中韩耕地利用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怀;耕地利用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08年

2 潘倩红;兰州市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伟娜;基于系统熵的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张宏;重庆市宅基地复垦耕地利用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李赞红;劳动力析出背景下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张田方;重庆市璧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赵文晖;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保定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辛一;基于DEA和神经网络的西部耕地利用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琳;农民职业分化背景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周迪;重庆山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2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42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