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日本以“六次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11-28 14:37
【摘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本在产业融合方面具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文章通过梳理总结日本"六次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认证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阿苏牧场"案例剖析了其产业化运行模式,最后得出了日本产业融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以"六次产业化"为发展战略,围绕"地产地消",依托当地农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附加值更多地留在当地农村和农民。获得的启示有: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进产业融合的关键;二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内生式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四是加强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Abstract]:In 2016, the first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rapid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By combing and summing up the main methods of "six industrialization" in Japan,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guarantee, organiz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policy support, etc., and then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ix industrialization" in Japan.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ialization by using the case of "Ahsu Ranch", and finally draws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Japan takes "six industrialization" a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revolves around "real estate and land elimination", relies on local farmer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local resources, extends the industrial chain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reative design, and promotes the value chain. Leave more value added in local villages and farmers. The revela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is the key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econd, making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can promote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third, actively cultivating new economic subjects and developing various form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Fourth, strengthen the benefi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ization, safeguard far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基于利益博弈视角农村宅基地整理收益分享机制研究”(71303242)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委托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对土地利用影响研究”
【分类号】:F3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朴宇;;三安农业的产业化战略[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8期

2 贾振平;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加快强县富民进程[J];经济论坛;1995年22期

3 王友成;对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认识[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7年05期

4 张新杰;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对策[J];理论前沿;1997年04期

5 郭木金;扶余实施产业化战略 努力建设畜牧业大县[J];吉林畜牧兽医;1998年05期

6 王迎希;产业化──农业强县的必由之路[J];内蒙古宣传;1998年05期

7 张昆鹏,李云霞;产业化带来大变化[J];决策探索;1999年02期

8 吴声怡;;第三只眼看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企业家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1999年04期

9 吴顺康;;加快凉山奶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四川畜牧兽医;2005年12期

10 朴昌根;;韩国现代化模式:产业化与民主化并驾齐驱[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梁艳荣;王勇;张建忠;姜伟;;内蒙古蔬菜、瓜果产业化发展现状、趋势[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磊;徐德蜀;;减灾经济时代宜始于西部开发——五问中国西部开发的科技减灾的产业化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李志忠;;临夏州农业资源特点与产业化战略浅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莫崇寿;;实施甘蔗产业化战略 促进传统农业向国际化转轨[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谭钜添;;以科技为依靠,促进产业化发展[A];首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刘纪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2 李明甫;打好主导产品产业化战略[N];眉山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一;产业化支撑 成都农业亮点纷呈[N];成都日报;2007年

4 ;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经济增长[N];联合时报;2009年

5 记者 周帆;“抢滩”荒山养生态猪 雏鹰农牧产业化落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叶晓阳;垦区工业产业化令人刮目相看[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静宇;热带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8 胡亚佳 向存丹 记者 胡毅;湖北实施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9 杨志勇 郭鑫 邵红;咸阳产业化战略抓劳务与输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帆;新疆产业化战略之路还有多远[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颖;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尤建军;我国茶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米娜;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虹;莱芜姜蒜产业化经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韩红;洛阳市牡丹产业化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吴洁;九华山黄精产业化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莉莉;关中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景信;湛江市香蕉产业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胡玉贞;海南茶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10 陈国芳;新疆林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63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