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引导下的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3 05:39
【摘要】:2013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会召开。本次会议将重庆市划分五个功能区域,分别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目前农村土地利用正在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我们以区域农村土地利用的角度为“出发点”,就必须把主体功能区政策落实作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优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Development,Use,Harness and Protection,DUHP)就像排序数列,不同的排列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土地利用模式不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效益也不同。于是,把主体功能区与农村土地利用结合起来寻找最优组合方式。本文理论主要建立在德尔菲法(Delphi)与层次分析法(AHP)基础上,以分析法作为阐述手段,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土地利用四个侧面组合的优先程度,并诚邀专家访谈,拟定不同主体功能区战略适用优先组合DUHP分析,对重庆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根据五大功能区优先组合来确定城市功能拓展区是U-H-P-D,城市发展新区优先度组合为U-D-P-H,渝东北和渝东南的优先度组合为U-P-H-D。最后针对不同分区的地质地貌、土地利用结构、人口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特征,提出了适应各区发展的农村土地利用模式:(1)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园艺农业,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并率先在重庆市,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农民职业化的公司。(2)在城市开发区,主要集中在城郊农业的发展,重点对粮食和油,猪肉,鸡蛋,蔬菜的发展,新鲜水果和水产养殖,在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域;并在本区积极推进现代家庭农场建设,促进现代集约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3)建设三峡库区经济建设走廊,提高库区人们收入。(4)对于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发展,要立足于山地农业的发展,重点建设的草食家畜,药材,高山蔬菜,烟草和其他特殊行业,建立山地农业基地;结合特色农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花;武传表;;大连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J];北方经济;2012年12期

2 黄添;;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发展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3 尚昌启,张朝阳;合肥市辖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乡镇经济;2003年09期

4 毛德华;陈秋林;汪子一;;关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1期

5 王福涛;李景文;李占元;;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以广西兴安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2期

6 刘伟;关国锋;陶军德;贾利;;黑龙江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7 马超群;;西安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5期

8 陈香红;;基于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浅探——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23期

9 刘微微;董先胜;唐国滔;;永丰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2008年09期

10 邹诚;徐福利;闫亚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杰;陶军德;李艳芳;曾光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珂;李国敏;;低碳视阈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变革及其路径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刘维新;刘祚臣;;大陆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4 朱连奇;钱乐祥;刘静玉;李爽;;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韦素琼;陈健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曾琢;董慈蔚;马才学;;友好型生态环境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探讨——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7 郭素君;;由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转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孟爱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探讨[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9 李雅;张粤;岳耀杰;张化;盛中尧;林要;;台田浅池土地利用模式生态-生产效益评价——以山东东营市毛坨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要;盛中尧;张化;岳耀杰;张粤;李雅;;环渤海盐碱荒地台田-浅池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分析——以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冯杰邋实习生 邓思敏 通讯员 虞海霞;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最重要的准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记者 莫雨;贵州将建100个各具特色产业园区[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4 Robin King 世界资源研究所;揭开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神秘面纱[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德军;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阳;营口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春轶;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孟丽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实施效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卿;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焦红;哈尔滨都市圈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晓涛;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土地利用模式及其管理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伶;南昌高新区土地利用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宗连;基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向南;基于生态足迹的咸宁市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磊;交通引导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1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91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