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6 05:00
【摘要】: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成为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鹤岗市为研究区,从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生态潜力3方面构建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4—2013年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6年,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处于不集约状态,属于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层次中的Ⅳ级,2007—2013年,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处于集约状态,属于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层次中的Ⅲ级;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GDP、煤炭开采机械化率、煤炭产值、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煤炭挖掘面平均月进度指标是影响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龙;;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冲突问题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2 王杨;宋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3 乔陆印;周伟;曹银贵;;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3期

4 李进涛;谭术魁;汪文雄;;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海民;何爱霞;董传斌;方刚;;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及空间差异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苏安玉;李衡;;城市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城市用地需求预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卞兴云;冉瑞平;贾燕兵;;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5 范辉;冯德显;余国忠;;河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时空特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6 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6期

7 王杨;雷国平;宋戈;张慧;;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预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2期

8 郑敏;陈健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9 施建刚;宋英潇;;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时空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0年08期

10 郑敏;陈健飞;;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纪桂红;董玉祥;;广东省土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纪桂红;董玉祥;;广东省土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兵;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4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张红霞;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政府调控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党晶晶;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赵振亚;基于RS和GIS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红梅;基于PS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叶忠杰;重庆市主城区及区域中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朱黎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动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周震宇;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萍;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地价的空间关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丁以芳;县域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8 黄建洲;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9 施佳明;常州市区工业用地效益空间分布特征与集约化利用对策[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潘爱丰;武汉市外部都市发展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爱请;葛京凤;于江海;;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2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渠丽萍,姚书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分析[J];城市开发;2004年16期

4 乔伟峰,孙在宏;GIS辅助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5 吴克宁;曹志宏;梁流涛;苏珍;史原轲;赵珂;韩春建;;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6 李军军;周利梅;;基于聚类分析视角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史丽君;张绍良;王浩宇;罗明;;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8 章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9 李志伟;赵鲁燕;田力;郭庆十;尹君;;基于RS技术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力;牛铮;尹君;李志伟;;基于RS和ANN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显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东;;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港口经济;2006年03期

2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3 张统生;李宏军;李东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4 李彦;欧名豪;陈哲;;基于系统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陈静;付梅臣;张伟;华蓉;陶金;;南堡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袁旭东;武泽江;凌鑫;王亚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7 童恋;袁旭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白雪;;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9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0 李春华;李宁;江莉佳;张飞;;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帅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居西部十市第三[N];贵阳日报;2006年

2 高晓宇 彭楚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穗诚;广东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10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可;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欣欣;低碳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付鑫;基于PSR模型的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海三;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任静;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娅杰;小城镇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曹志超;西安市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姝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梦雪;生态农业县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协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6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