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8 21: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口与土地之间、城市与乡村用地之间矛盾的凸显,村镇的土地利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自古以来,村镇受经济、政策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地广人稀、发展缓慢,造成了我国现阶段村镇发展需求迫切却缺乏适合的村镇规划。对于村镇发展而言,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资源,是一切资源利用的前提,通过对村镇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促进村镇区域内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为村镇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指引全国范围内村镇建设的大方向。本论文的研究以国内外研究的前沿为依据,首先对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包括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规模变化、变化的特点等,及与城市发展的不同;与此同时,对村镇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加以归纳分析。其次,以村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等的研究为前提,构建了村镇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模型,包括基础指标及外延指标两个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进行效率评价。最后,为了论证村镇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分类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论文以海林市下辖的8个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这8个镇2006-2012年间共计7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及效率评价,得出8个镇相对效率评价的结果,并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法提供的整改方案,对效率评价得分较低的镇提供规划建议,以提高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效率;而得分较高的村镇则起到引导和标杆的作用,促使地区的土地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图文】:
图 2-1 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分布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均占有的反向运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冗余,部分农民从农村迁入城有的土地面积增加,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减少,必然带来城市
(资料来源:2013 年国土资源公报)图 2-3 2013 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2)村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在村镇中,为了简化研究的难度,有针对性的扩大研究的意义,人为的将村镇土地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农业用地和非农业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图文】:
图 2-1 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分布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均占有的反向运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冗余,部分农民从农村迁入城有的土地面积增加,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减少,必然带来城市
(资料来源:2013 年国土资源公报)图 2-3 2013 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2)村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在村镇中,为了简化研究的难度,有针对性的扩大研究的意义,人为的将村镇土地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农业用地和非农业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桂芳;卢鹤立;;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3 陈荣;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4期
4 林坚;马s
本文编号:2567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6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