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23:46
【摘要】:构建适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对比与分析各国家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的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及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均明显高于东盟国家平均值;中国自身虽在土地可持续发展优势最大,但上升的空间与潜力巨大且漫长,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仅次于越南、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仅弱于新加坡;新加坡处于集约程度相对最高的第一等级,中国、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位处第二等级,缅甸、菲律宾、老挝、柬埔寨与马来西亚处在第三等级;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的土地可持续发展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比重均最大,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比重均较低且呈现不均衡态势;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中,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居于主体地位,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土地可持续发展不相伯仲;农业机械化先进程度对于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至关重要,"三废"排放、农药和化肥乱施滥用严重影响土地可持续发展,地均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的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大幅增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莉;李姣姣;肖曙露;;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6年07期

2 韩书成;李丹;熊建华;易森鹏;;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年03期

3 欧照铿;唐南奇;张黎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4 钱丽敏;程素娜;张永彬;;BP神经网络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基于MATLAB的实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1期

5 谢天;濮励杰;张晶;朱明;;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6 卢新海;刘俞成;;基于因子分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7 崔娟敏;季文光;;基于AHP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8 李春华;李宁;吴立潮;施浩;;基于DEA的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及路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1期

9 江立武;赵小敏;;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10 温秀琴;汪应宏;陈晨;彭山桂;;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强;郭蕊蕊;谢晓彤;王淇滔;;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指标分配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年03期

2 于婧;石雪英;周智浩;;湖北省城市土地相对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3 郑财贵;孙芬;郭欢欢;宁玉科;;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反思[J];江西农业学报;2017年04期

4 杨艳青;柴旭荣;;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王莹;强敏;;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研究综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3期

6 罗华艳;劳燕玲;;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J];世界农业;2017年03期

7 许婷;饶磊;赵小敏;郭熙;;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8 哈尚辰;阿里木江·卡斯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用地扩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6期

9 王恺;林在生;詹小海;吴慧丹;卢翠英;陈训梅;林少凯;;集成综合评价法在农村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年12期

10 王晓妹;吴九兴;;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时空差异研究——以安徽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J];土壤通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贤磊;周琳;赵爱栋;;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传统土地集约利用的修正[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12期

2 张继军;马登武;邓力;范庚;;LS-SVM参数估计与稀疏化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14年05期

3 袁满;刘耀林;;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范辉;刘卫东;周颖;;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10期

5 李灿;张凤荣;朱泰峰;奉婷;安萍莉;;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6 王建武;卢静;王忠;;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难点及指标选择[J];中国土地;2013年02期

7 杨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3年01期

8 冯广京;林坚;胡振琪;朱道林;丰雷;张清勇;郎海鸥;陈美景;仲济香;戴晴;;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1期

9 王文刚;庞笑笑;宋玉祥;陈晓红;;土地利用的区域问题与区域间功能置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10 董光龙;苏航;郑新奇;刘润润;薛景丽;;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SEM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东;;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港口经济;2006年03期

2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3 张统生;李宏军;李东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4 李彦;欧名豪;陈哲;;基于系统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陈静;付梅臣;张伟;华蓉;陶金;;南堡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袁旭东;武泽江;凌鑫;王亚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7 童恋;袁旭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白雪;;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9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0 李春华;李宁;江莉佳;张飞;;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帅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居西部十市第三[N];贵阳日报;2006年

2 高晓宇 彭楚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穗诚;广东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10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可;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欣欣;低碳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付鑫;基于PSR模型的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海三;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任静;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娅杰;小城镇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曹志超;西安市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姝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梦雪;生态农业县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协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7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67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