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0 07:38
【摘要】:四川藏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是我主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造成损失大的特点;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文化科技不发达,劳动人员素质低下,工业加工能力弱,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区域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这些都构成了制约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生计理论以人为中心,能够全面把握贫困农户的特征,立足于贫困农户的能力,以可持续为指导,实现贫困人群的生计改善,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扶贫理论。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支持,以生计资本分析为切入点,对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望提出改善其生计的政策建议。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四川藏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反映研究区域农户五类生计资本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以此为基础,利用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所得数据,对这五类资本进行量化评估,并得到各类资本的指数值,分析研究了区域农户生计资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改善其生计资本薄弱状况,实现生计可持续。通过研究发现:四川藏区人力资本指数为0.464(较低),基础教育亟待完善,卫生资源匮乏;自然资本指数为0.710(较高),需进一步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方式;社会资本指数为0.504,人口增长快,社会网络结构封闭;物质资本指数为0.304(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生产设施落后;金融资本指数0.325(低),金融服务惠及面窄,风险抵抗力差。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劳动力素质提高;自然资本方面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高效利用;社会资本方面控制过快人口增长,打破社会网络固化;金融资本方面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物质资本方面调整分配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2 唐钧;“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3 朱秀变 ,崔志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4 王明英;;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5 王文川;马红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J];理论界;2006年09期

6 周焕丽;惠永智;王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7 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03期

8 李茜;毕如田;;替代生计对农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以山西西北四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8年01期

9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宋兵兵;;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 走可持续生计道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邹德新;张博;;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运动员保障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王慧博;;社会资本缺失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道路——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林;黄贤金;;基于参与性调查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扶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毕大远;“可持续生计”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裴睿 高纪开;把已征地农民纳入社保成都创造了范例[N];成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仰华;城镇化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振新;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支出对其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胡敏;丹寨县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陆雅琴;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清新;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新;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东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张蔓蔓;可持续生计视野下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金磊;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10 陈琛;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1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81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