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2 唐钧;“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3 朱秀变 ,崔志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4 王明英;;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5 王文川;马红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J];理论界;2006年09期
6 周焕丽;惠永智;王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7 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03期
8 李茜;毕如田;;替代生计对农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以山西西北四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8年01期
9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宋兵兵;;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 走可持续生计道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邹德新;张博;;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运动员保障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王慧博;;社会资本缺失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道路——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林;黄贤金;;基于参与性调查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扶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毕大远;“可持续生计”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裴睿 高纪开;把已征地农民纳入社保成都创造了范例[N];成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仰华;城镇化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振新;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支出对其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胡敏;丹寨县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陆雅琴;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清新;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新;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东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张蔓蔓;可持续生计视野下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金磊;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10 陈琛;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1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8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