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代际关系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困境及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04-02 02:45
【摘要】:现阶段,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以及部分中老年人外出务工,使得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代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动,使老年人的养老面临巨大的困境。本文旨在以代际关系为出发点,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困境及模式选择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在河南省Q县的实地调查及结合其他学者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欠发达地区农村代际关系呈现代际重心向下倾斜、代际权力转移、代际互动理性化等特征,强烈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使老年人面临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双重困境。其次,代际关系的变动也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改变,自我养老的理念日益盛行。随着老年人对代际关系变化的不断调适,自我养老日益崛起。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自我养老主要集中在低龄老年人群体,高龄老年人对子女的代际反馈有较高的需求。再次,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理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得出,从当前代际关系以及其变化趋势来看,在抚育子女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过度的代际支持导致自我储蓄较少,加之土地收益减少,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自我养老模式是代际反馈不足、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情况下的被动选择,是一种过渡的养老模式。最后,随着高龄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等需求将由社会提供。因此本文从养老服务接受者、养老服务提供者以及成本—效用三种视角对社会化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欠发达地区未来农村养老的出路是居家养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根据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实际境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宣传、强化社会舆论约束、完善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来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互助型居家养老服务等建议来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问题。
【图文】:

居家养老,农村养老问题,农村养老,农村老人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社会环境较为契合,将成为未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选择。第五章,基于前文的分析,结合农村的实际境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宣传、强化社会舆论约束、完善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来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互助型居家养老服务等建议来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路径图,困境,路径图,老年人


图 3-1 老年人物质困境产生的路径图另外,在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经济理性进入农村,使得代际互动理性化。子代开始以市场交换的理性原则来维系与亲代的代际间互动。决定子代对老年亲代赡养义务的履行不再是亲代对子代抚养的付出,而是在亲代身体较好的交换期,亲代对自己的经济与非经济支持,并以此来决定自己在赡养父母时应该付出多少。但当前农村青壮年以及一些中老年人纷纷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甚至已经无力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微不足道。因此子代对老年人的代际反馈降低。2、生活照料缺失养老的内容主要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三部分组成。其中生活照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依赖土地,农民流动性弱,即使子代成婚也往往会与亲代居住在一起或者在亲代附近居住,,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6;F323.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长永;董敏琳;马瑞丽;;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基于全国12个省份1395份基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05期

2 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变迁时代的代际关系[J];中华家教;2017年Z1期

3 罗叶双;吴兰兰;;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的研究进展[J];明日风尚;2017年07期

4 张红霞;;疏离化与不平衡: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吴帆;李建民;;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代际关系[J];学海;2010年01期

6 李兰宁;代际关系新走向与代际和谐——评王树新主编的《社会变革与代际关系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7 贺常梅,乔晓春,程勇,朱萌,陈卫;中国人的代际关系:今天的青年人和昨天的青年人──实证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8 张开敏;;论代际关系[J];南方人口;1992年03期

9 弗朗西斯·哥达尔 ,邵涡阳;战后法国代际关系的历史演变[J];中国青年论坛;1989年Z1期

10 熊凤水;李光萌;;婚育过程中代际关系失衡研究——基于河南B村的考察[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芳;;敬老尊老与代际关系的调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苏世林;;建立平等和谐的代际关系[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户红卫;;老年人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代际关系[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姜德珍;;如何调适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方明;杨兆麟;;调适代际关系,构建更多的健康和谐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卢兆豪;;代际关系中父母、长辈的主导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黄励;;双向自立的新型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陈世宁;;解决婆媳矛盾是处理好代际关系的关键[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申堂;;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 刘广君;中国代际关系中的养老难题[N];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

2 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教师 徐士青;以代际关系视角观“漂妈”社区融入[N];中国妇女报;2017年

3 王钟的;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N];中国青年报;2017年

4 雷祥斌 黄秀莲 赵平;敬老文化与代际关系[N];中国老年报;2014年

5 王跃生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城乡养老差异及代际关系若干特征[N];中国社会报;2012年

6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跃生;调查:城乡养老差异及代际关系若干特征[N];北京日报;2012年

7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贺雪峰;农村代际关系:从奉献向理性变迁[N];长江日报;2007年

8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教授 周晓虹;代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迹象:“孝”易“顺”难[N];北京日报;2015年

9 魏小换;应重视农村代际关系的深刻变化[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年

10 露风;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代际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俊霞;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康岚;反馈模式的变迁:代差视野下的城市代际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4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学勇;当代中国的代际文化和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刘汶蓉;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D];上海大学;2012年

7 王修彦;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代际关系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龙辉;代际关系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困境及模式选择[D];新疆大学;2019年

2 黄云志;“同志出柜”的家庭接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田蜜;当代农村高额彩礼与代际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侯灵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处理代际关系问题的探索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毛语桐;城市社区代际关系协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沙海峰;代际关系变迁对苏北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7 刘e

本文编号:2611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11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