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21:01
【摘要】: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民国以来,全国的水利建设经历了由各自为政到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随着各级水利机构的设立及水利法规的颁布,水利建设事业逐渐步入正轨。至全面抗战爆发,在“抗战建国”的号召下,后方各省的水利建设迎来了高潮。云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全面抗战以来人口、企业、机关的大量迁入,粮食需求大增,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中央及本地政府的重视,全省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建设由此进入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对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中国农民银行,为本省的农田水利事业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经济部委派来滇协助本省水利工作的测量队、技术专员,缓解了本省水利人才短缺的窘况;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针对西南大后方的水利建设计划,为云南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此外,为帮助切实推进本省水利事业,中央政府还积极与云南省政府合组云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在这种特殊的机遇下,云南自身也积极配合中央的各项政策:为适应本省水利事业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的单行法规;在政府的主持下,积极兴办大型农田水利工程;还通过建立水利协会、水利合作社,提供农贷等方式,鼓励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时间,云南省的农田水利事业在各方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水利工程,在消除自然灾害、改善农田灌溉、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时期粮食紧缺的困难,有力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事业。本文在充分吸收现有水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抗战时期云南的农田水利建设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各项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展现抗战时期云南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加深对“抗战建国”的理解。论文以抗战时期大后方在“抗战建国”号召下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作为本文的历史背景与论述起点,从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水利建设浪潮的兴起以及抗战时期大后方水利建设的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梳理抗战时期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的概况,探讨云南农田水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通过对机构设置、规章制定、资金筹集、人才培养等与农田水利建设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情况、工程效能及管理机制做集中的论述。最后从农业生产与社会影响两个方面,总结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价值与不足。
【图文】:
图 1.1 抗战时期历年冬季作物收获数量统计 单位:千市担资料来源:民国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7 年辑。表 1.2 抗战时期历年夏季作物收获数量统计 单位:千市担年份物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粳稻 199113 206341 207048 198714 198258 202689 199095 200955 19稻 17932 17788 17146 15757 14056 13204 12081 11597 11粱 16902 16076 15700 15634 15661 15675 15183 14983 14米 17255 16274 15311 14487 14371 14520 14887 14455 14子 7556 7135 7127 6843 6835 6964 7267 7125 72米 32376 32879 33094 33965 35179 35901 36955 36287 35
图 2.1 1937-1944 年间贷款工程各机关贷款占比图资料来源:吴绍墨:《云南农田水利事业的检讨》,《云南建设》,1945 年,第 1 期,第 38-43 页;丘勤宝:《云南灌溉问题》,《云南建设》,1945 年 1 月第 1 期。由于缺乏全面抗战时期,各机关对云南农田水利投资总额的数据记载,因而对于水利经费来源详细情况的分析及整体把握,难免有所疏漏,但根据所获数据如以上三表及图 2.1 所示,仍能有管中窥豹之意。由图 2.1 所示数据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省举办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经委会、企业局、农民银行及省政府对该省水利经费的筹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尤以农民银行与企业局出力最多。在所获数据中,此二机构的贷款数分别占比 46%和 36%。通过表 2.1 可以更加详细地看到,1937 至 1944 年间动工并完成的十多处(昆明区小型灌溉工程共有 8 处)水利工程,实际支出的工程费用共101660875 元。其中,中国农民银行贷款 45193042.4 元,帮助完成由农贷会主持兴办的文龙甸华四渠水利工程,占比达 44%以上,完工后四渠所辖农田,受益面积 87450 市亩。虽此项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①,但即使以档案资料记载的 43700000 元作为农行对四渠工程的贷款额,依然占比达 43%。可以看出,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65;F323.213
本文编号:2612438
【图文】:
图 1.1 抗战时期历年冬季作物收获数量统计 单位:千市担资料来源:民国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7 年辑。表 1.2 抗战时期历年夏季作物收获数量统计 单位:千市担年份物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粳稻 199113 206341 207048 198714 198258 202689 199095 200955 19稻 17932 17788 17146 15757 14056 13204 12081 11597 11粱 16902 16076 15700 15634 15661 15675 15183 14983 14米 17255 16274 15311 14487 14371 14520 14887 14455 14子 7556 7135 7127 6843 6835 6964 7267 7125 72米 32376 32879 33094 33965 35179 35901 36955 36287 35
图 2.1 1937-1944 年间贷款工程各机关贷款占比图资料来源:吴绍墨:《云南农田水利事业的检讨》,《云南建设》,1945 年,第 1 期,第 38-43 页;丘勤宝:《云南灌溉问题》,《云南建设》,1945 年 1 月第 1 期。由于缺乏全面抗战时期,各机关对云南农田水利投资总额的数据记载,因而对于水利经费来源详细情况的分析及整体把握,难免有所疏漏,但根据所获数据如以上三表及图 2.1 所示,仍能有管中窥豹之意。由图 2.1 所示数据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省举办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经委会、企业局、农民银行及省政府对该省水利经费的筹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尤以农民银行与企业局出力最多。在所获数据中,此二机构的贷款数分别占比 46%和 36%。通过表 2.1 可以更加详细地看到,1937 至 1944 年间动工并完成的十多处(昆明区小型灌溉工程共有 8 处)水利工程,实际支出的工程费用共101660875 元。其中,中国农民银行贷款 45193042.4 元,帮助完成由农贷会主持兴办的文龙甸华四渠水利工程,占比达 44%以上,完工后四渠所辖农田,受益面积 87450 市亩。虽此项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①,但即使以档案资料记载的 43700000 元作为农行对四渠工程的贷款额,依然占比达 43%。可以看出,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65;F323.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辉;;明初云南安定局面的出现和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4年19期
2 李俊;;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述论[J];兰州学刊;2014年07期
3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人口、土地、水利与农业发展[J];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吴建新;;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J];古今农业;2012年02期
5 唐庆红;张玉莲;;抗战后期江西的农田水利建设[J];古今农业;2011年04期
6 李春峰;;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考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审视[J];学术交流;2009年03期
8 张俊峰;;率由旧章:前近代汾河流域若干泉域水权争端中的行事原则[J];史林;2008年02期
9 雷志松;;近代中国的支农:思想与制度[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0 梁四宝;韩芸;;凿井以灌:明清山西农田水利的新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612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1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