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23:04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切资源与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近几年来,粗放的土地利用、盲目的城市扩张、违规的土地行为,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供地保障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只有科学地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做出评价,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及目标,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预见性和区域性的评价原则,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选取了20个参评因子,构建了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论文采用AHP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对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时间特征分析和空间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因子分析,得到了江苏省1990-2015年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江苏省未来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对策及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特征分析:1)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1990-2015年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可持续水平的年变化率波动较大,目前尚处于不稳定状态。2)从各子系统来看,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分值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社会子系统评价分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子系统评价分值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的起步阶段,资源、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分值仍相差较大。(2)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差异分析:1)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全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其中苏南地区主要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和基本可持续阶段,苏中地区主要处于临界可持续和初步可持续阶段,苏北地区主要处于不可持续阶段和临界可持续阶段。2)从各子系统来看,资源子系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环境和经济子系统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社会子系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都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资源或环境水平偏低类型,如南京、苏州和常州等市;二是典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类型,如连云港、淮安、宿迁和盐城等市。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高于北部地区。4)从各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看,2010-2015年期间江苏省各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值整体上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各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图文】:
硕士学位论文可持续因素。(4)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特征分析和空间差异分析。根据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的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价方法对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分析江苏省土地资源可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5)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分析。根据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空评价结果,提出江苏省未来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自然条件概况(General situ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s)1 地理区位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分。介于东经 116°18′-121°57′,北纬 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与日相望,西连安徽,北邻山东,南与浙江以及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接壤图 3-1 所示。全省东西跨 500km,南北宽 460km,陆地边界线长 3383km 10.72×104km2,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 1.12%。全省海岸线长 954km,共有海域面积为 3.75×104km2。省内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分布 9 个民航机场,以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为节点的重统;境内拥有众多铁路干线,南京、徐州为苏南和苏北的铁路枢纽,构成铁路网;公路以南京市为中心呈放射状遍布全省,已经形成网络化的公水路运输以长江航运和京杭大运河航运为主,,同时过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加于我国沿江、沿海以及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的结合部,其通江达海独特区位优势,让江苏省成为我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01.2
本文编号:2708609
【图文】:
硕士学位论文可持续因素。(4)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特征分析和空间差异分析。根据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的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价方法对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分析江苏省土地资源可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5)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分析。根据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空评价结果,提出江苏省未来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自然条件概况(General situ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s)1 地理区位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分。介于东经 116°18′-121°57′,北纬 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与日相望,西连安徽,北邻山东,南与浙江以及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接壤图 3-1 所示。全省东西跨 500km,南北宽 460km,陆地边界线长 3383km 10.72×104km2,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 1.12%。全省海岸线长 954km,共有海域面积为 3.75×104km2。省内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分布 9 个民航机场,以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为节点的重统;境内拥有众多铁路干线,南京、徐州为苏南和苏北的铁路枢纽,构成铁路网;公路以南京市为中心呈放射状遍布全省,已经形成网络化的公水路运输以长江航运和京杭大运河航运为主,,同时过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加于我国沿江、沿海以及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的结合部,其通江达海独特区位优势,让江苏省成为我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晓娟;王月菊;陈兴鹏;张子龙;;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刘芳;张红旗;;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7期
3 孙茜;张小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张碧;高成凤;张素兰;张世熔;于丽娟;;四川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5 刘彦随;杨子生;;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2期
6 曹杨;刘全胜;聂彬;;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6年S1期
7 谭术魁;游和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8 梁湖清;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J];学术研究;2004年07期
9 王静,张凤荣,郭旭东,濮励杰;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10 李贻学,王岭,徐鹏波,施云;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08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0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