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地问题始终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的目标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在保护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对城乡统筹发展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项目设计没有契合农户需求,导致项目实施效率偏低;农户缺乏决策权力和途径,农地整治实施过程中频发冲突事件等。同时还存在权属调整中矛盾突出、资金管理效率偏低、重视耕地数量而忽略生态环境质量等现象。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和《中央一号文件(2017)》都明确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户参与权利。如何在农地整治过程总结经验,促进农户有效参与的全面提升,是现阶段农地整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探讨生计资本禀赋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并辅以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国土部门促进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湖北省农地整治项目区中的丘陵工程模式区和平原工程模式区作为样点区域,以9个县(市、区)的703个农户作为研究样本,引入农户有效参与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计资本禀赋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工程模式区和不同类型农户视角,对生计资本禀赋影响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生计资本禀赋和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分为强相关、较强相关和中度相关三个等级。金融资本中获得资金的渠道与总体样本、平原工程模式区农户及高度兼业型农户有效参与度均存在强相关关系,自然资本中耕地质量也与高度兼业型农户有效参与度存在强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总体样本、不同工程模式区农户以及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度与生计资本指标则普遍存在较强相关或中度相关关系。(2)生计资本禀赋对总体样本的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存在显著影响。从总体样本来看,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自然资本中承包耕地面积、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比重、物质资本中房屋人均面积、社会资本中与乡(镇)政府或国土部门的互动程度、与村内农户的友好程度、参加村内组织及各类活动的情况等,金融资本中家庭人均收入指标则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3)在不同工程模式区农户之间,生计资本禀赋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于平原工程模式区农户来说,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自然资本中承包耕地面积、物质资本中家庭农业机械数量和金融资本中获得资金的渠道等,而人力资本中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指标则对其有效参与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丘陵工程模式区农户来说,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比重和社会资本中家庭成员从事职业种类数等,自然资本中耕地质量指标对其有效参与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金融资本中家庭人均收入指标对两工程模式区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本中与乡(镇)政府或国土部门的互动程度、与村内农户的友好程度和参加村内组织及各类活动的情况等指标对两工程模式区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4)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生计资本禀赋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的影响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于纯农业型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自然资本中承包耕地面积、金融资本中获得资金的渠道和社会资本中参加村内组织及各类活动的情况等,人力资本中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指标对其有效参与度存在负向影响。对于低度兼业型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人力资本中技能培训情况、社会资本中与乡(镇)政府或国土部门的互动程度、与村内农户的友好程度和参加村内组织及各类活动的情况等,自然资本中耕地质量、金融资本中家庭人均收入等指标对其有效参与度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于高度兼业型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自然资本中地块数量、金融资本中获得资金的渠道及社会资本中与村内农户的友好程度等,物质资本中家庭农业机械数量指标对其有效参与度则存在负向影响。对于非农业型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有效参与度的指标为自然资本中承包耕地面积、物质资本中房屋的人均面积、社会资本中与村内农户的友好程度以及参加村内组织及各类活动的情况等,人力资本中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等指标对其有效参与度则存在负向影响。因此,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提高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高度重视生计资本禀赋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对不同工程模式区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并结合政府、村庄、农户三个层次,分别提出具体措施以提升不同工程模式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水平。(2)紧密结合农户类型制定激励措施。政府应重视各类生计资本对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差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养农户创造生计资本的能力,以期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农户在农地整治中的主观能动性。(3)完善保障机制,规避参与的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措施能够保障农户的生计资本不受损害,进而提升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1.1
【图文】:
型区、鄂中平原类型区和鄂西高原山地类型区。同时,根据工程特征及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不同进一步将上述三个工程类型区细分为低山工程模式区、丘陵工程模式区、平岗工程模式区、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水网圩田工程模式区、岩溶坪坝工程模式区。本文的研究区域选取了农地整治开展较为广泛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丘陵工程模式区与平原工程模式区。丘陵工程模式区的整治目标是:通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灌排设施,解决区域内较平坦地带的排水、洪涝及季节性干旱等问题;通过加强林网建设来改善农田质量,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和旱涝保收的能力,逐步实现区域内稳产高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平原工程模式区的整治目标是:通过合理调整农地结构,加强田、林、路、渠配套的建设,解决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风蚀沙化等问题,以保护村庄和农田的生态环境。其中丘陵工程模式区选取了咸宁市咸安区、赤壁市、红安县、麻城市和大冶市等 5 个县(市、区),平原工程模式区选取了云梦县、随县、钟祥市和鄂州市等 4 个县(市),共计 9 个县(市、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飞;朱兰兰;蔡银莺;;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湖北省528份农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刘伟;;浅谈土地整治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以上海为例[J];中国土地;2015年12期
3 田甜;杨钢桥;赵微;汪文雄;;农地整治项目农民参与行为机理研究——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J];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07期
4 汪文雄;朱欣;余利红;杨钢桥;;不同模式下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7期
5 汪文雄;罗冰;杨帆;杨钢桥;;不完全与不确定信息条件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6期
6 李海燕;蔡银莺;;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成都市永安镇、金桥镇,崇州市江源镇为例[J];冰川冻土;2015年02期
7 李伯华;刘艳;张安录;窦银娣;;城市边缘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以衡阳市酃湖乡两个典型村为例[J];资源科学;2015年04期
8 汪文雄;李敏;余利红;杨帆;杨钢桥;;农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测度及其诊断——以湖北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5年04期
9 石峡;朱道林;张军连;韩德军;;土地整治农民需求层次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10 杨慧荣;张天中;郝雯;张辉;;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分析——以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为例[J];甘肃科技;2014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志飞;农户生计资产对土地利用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2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天溧;广西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黄小燕;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户参与行为及其激励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志强;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征地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高向瑞;农民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苏扬帆;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结构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文珂;多元回归建模过程中共线性的诊断与解决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贺琦;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孙琳;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苏向荣;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周亚;多属性决策中的TOPSIS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2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2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