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CLUMondo模型的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模拟预测

发布时间:2020-08-31 20:00
   抚仙湖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深度最深的湖泊,玉溪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目前抚仙湖流域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同时也倍受威胁,由于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土地退化和土壤沙化越来越严重,水质和湖泊面积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分析和模拟其土地利用的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多角度对抚仙湖流域2006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全色、多光谱QuickBird和WorldView-2卫星数据提取流域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技术和社会网络技术分析了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利用CLUMondo模型,构建不同的模拟情景预测了抚仙湖未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通过对流域2006年—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到林地、耕地、草地、园地和水域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该时段内2012年作为一个转折点,在该年以后林地、构筑物、荒漠与裸露地开始减少,水域开始增加,耕地持续减少;根据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CLUMondo模型的要求,参照驱动因子选取原则,确定将可达性距离因子、土壤、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等因子为驱动因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共线性和每个影响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取的驱动因子能够很好的解释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模型模拟的精度进行了多期数据检验,2009年、2012年和2015年的模拟结果在MCK中利用Kappa值评价,结果分别为0.928、0.893和0.862,说明CLUMondo模型对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模拟具有可靠性;根据模型以及流域自身的特点构建趋势变化、粮食安全和生态修复情景方案,将三种模拟结果分别与2015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房屋建筑区和水域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粮食安全情景下耕地增加,荒漠与裸露地和人工堆掘地减少,生态修复情景下,园地和草地大幅度增加。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204;F301.24
【部分图文】:

表面分析


一点的倾斜程度,是指过遍的一种方法[66]。从 Arc平面与地面的夹角,用 “,称为“坡度百分比”。上的增量。公式为:2 arctan p q表面上一点的切平面的法地面一点高程值改变量的最陡的下坡向方向,即坡面向,取值为 0°到 360°之0°是正西[67]。如下 e 为当

地图,驱动因子,地图,共线性


i.人口密度 j.流域产值 k.土壤含水率图 5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地图Fig.5 Map of land use change drivers在驱动因子参加模型模拟之前,利用 CLUMondo 模型的 Regres驱动因子的共线性,筛选出与每一种地类相关性最大的驱动因子进行

空间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土地利用


图 6 2006—2015 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Fig. 6 Fuxian Lake watershed land use spatial distribution from 2006 to 20154.1.1 转移时间演变分析要想灵活运用模型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相关的数学模型是建立土地利用迁矩阵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具体深入的定量化分析,再结合定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描述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和预测未来趋势[40]。本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高精度解译,在 Arc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计算出 2年—2015 年三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经过统计,2006—2009 年间抚仙湖流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地面积共计 117.6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6.98%。2006—20092009—2012 年、2012—2015 年 3 个时间段内,抚仙湖流域发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分别土地总面积的 5.23%、7.35%、4.84%。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最大,2009 年耕地面积的 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耀奔;陈炳超;;基于TM影像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监测——以福州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2 谭志卫;;3S技术支持下的抚仙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5年05期

3 叶玉;杨武年;;绵阳市涪城区近十年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04期

4 郭斌;张莉;文雯;任志远;;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2期

5 邓君;马晓君;毕强;;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和Gephi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08期

6 徐丽华;王欢欢;张结存;岳文泽;;近15年来杭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4年07期

7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8 邓辉;何政伟;陈晔;蔡宏;;四川盆地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以资阳市雁江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9 乔伟峰;盛业华;方斌;王亚华;;基于转移矩阵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挖掘——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8期

10 张聪;周丹娟;魏星;;土地调查中QuickBird数据融合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丹;甘宇亮;张立涛;;基于WorldView-2卫星的影像融合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焦继宗;民勤绿洲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及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任柯蓁;新津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欧照铿;Markov约束下ANN-CA模型构建与闽侯县土地利用模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4 冯仕超;基于CLUE-S模型的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翟延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社区信息传播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朱现龙;扬州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9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09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