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01.2
【部分图文】: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如何提出促进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哈尔滨市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建议1.5.2 研究难点1)建立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2)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1.5.3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研究区概况与土地利用状况况及土地利用状况况件置 于 黑 龙 江 省 南 部 , 地 理 坐 标 位 于 东 经 125°41′30″-0″之间。东与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市接壤,西与大庆吉林省隔松花江、拉林河相望。包括九个区(道里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两个县级市(五宾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事处,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农业人口多,是全省主产基地。如图 3-1 所示。
哈尔滨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占主要地位,尚志市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且人口,其资源环境协调性较高,促使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的原因相似,主要是经济实力的提高,带价值 50-60 之间,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级为可持续利用评价值较低,分别为 49.83、48.14,土地可持续布情况来看,中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较高,处可持续利用水平处于非可持续利用阶段;其他地区阶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修峰;周丁扬;;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04期
2 刘东红;周文佐;何万华;田罗;;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诊断——以安徽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2期
3 王莹;郭晨星;;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9期
4 刘欣;李荣华;秦彦杰;武爱彬;;环首都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1期
5 彭婷;关欣;;桃源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策略[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03期
6 付f^然;;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7年19期
7 杜东红;苏雅;;托克托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及评价[J];西部资源;2016年01期
8 王冠;;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6年24期
9 宁强;;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07期
10 陈宇;陈书荣;农丰收;;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建闽;;福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A];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华;;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以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童游机械电子产业组团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薛永森;;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曹宗龙;陈松林;;福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员开奇;;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员开奇;;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马雁;;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耕地质量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薛永森;张凤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体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步雄;;浅谈莆田市新型城市化的土地可持续利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日企的坚守该警醒谁[N];科学时报;2011年
2 宣恩县珠山镇国土资源所 刘佰禄;小议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对策[N];恩施日报;2011年
3 龙花楼;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孙家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与原则[N];学习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广菁;中德合作项目推出 百余种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湖州生态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课题组;新型城市化的关键——土地可持续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何伟;海南耕地显倦容[N];经济日报;2013年
8 记者 张斌 通讯员 关利娜;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N];湖南日报;2012年
9 记者 应建勇 褚定华 通讯员 李风;加大土地执法监察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N];浙江日报;2005年
10 深圳商报评论员;实现“11个率先”须再杀出一条血路[N];深圳商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璐;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殷继勇;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贻学;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5 牛彦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常胜;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黄鹏;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袁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贺振伟;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周宝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茹;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张博;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韩锦辉;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胡熙明;面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5 李朋娟;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
6 郭有红;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湖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刘柠源;武汉都市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振梅;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9 雷汗青;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凤珍;城市化进程中的喀什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0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