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部分图文】:
南部,该区域地势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南部母质类型为潮汐回流沉积母质和湖泊沉积母质,有机质含量较高,灌排设施完善;景观功能高值区集中在青浦区北部和淀山湖周边,北部耕地地块集中,形状规整,淀山湖周边靠近中心城镇,水系、林带密布,东南部距城镇较远,景观类型单一,功能较低;青浦区东南部生态功能较好,具体表现为距离城镇较远,人为干扰小,生境连通状况较好。北部耕地集中,有利于集约化经营,为提高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等的频繁施用以及机械作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生态功能较低。图2青浦区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图Fig.2Spatialpatternofcultivatedlandmultifunction3.2功能冷热点分析耕地功能的冷热点分析是在各功能值域的空间分布基础上,识别功能高低值的空间聚类分布。从图3可以看出,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冷热点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现为西冷东热,景观功能表现为西南部和北部热,东部冷。各功能热点区较多出现在东南部,耕地本底条件较好,作物产量较高,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施用使碳排放量较低。冷点区较多出现在耕地地块较为集中的北部。各项功能不显著区域零星分布在淀山湖周围,城区周边以及北部,地块较为细碎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图3耕地多功能冷热点空间分布图Fig.3Hotandcoldspotspatialpatternofcultivatedlandmultifunction3.3主导功能分区依据各功能热点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主导功能分区。其中当出现两个及以上的热点时,根据各功能热点的程度和周围的热点功能确定主导功第2期董鹏宇,等: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173
胶錆鼙呖拷汜行某?镇,水系、林带密布,东南部距城镇较远,景观类型单一,功能较低;青浦区东南部生态功能较好,具体表现为距离城镇较远,人为干扰小,生境连通状况较好。北部耕地集中,有利于集约化经营,为提高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等的频繁施用以及机械作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生态功能较低。图2青浦区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图Fig.2Spatialpatternofcultivatedlandmultifunction3.2功能冷热点分析耕地功能的冷热点分析是在各功能值域的空间分布基础上,识别功能高低值的空间聚类分布。从图3可以看出,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冷热点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现为西冷东热,景观功能表现为西南部和北部热,东部冷。各功能热点区较多出现在东南部,耕地本底条件较好,作物产量较高,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施用使碳排放量较低。冷点区较多出现在耕地地块较为集中的北部。各项功能不显著区域零星分布在淀山湖周围,城区周边以及北部,地块较为细碎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图3耕地多功能冷热点空间分布图Fig.3Hotandcoldspotspatialpatternofcultivatedlandmultifunction3.3主导功能分区依据各功能热点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主导功能分区。其中当出现两个及以上的热点时,根据各功能热点的程度和周围的热点功能确定主导功第2期董鹏宇,等: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173
能区,将3种功能都为冷点或两种冷点一种不显著的划为各功能低值区,将3种功能为不显著或两种不显著一种冷点的区域划为无显著功能区。其中生产功能主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生态功能的主导区分布在东南部,景观功能主导区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各功能的低值区集中在西北部。无显著功能区集中在淀山湖周围。图4青浦区耕地各主导功能分区图Fig.4ZoningofcultivatedlanddominantfunctionofQingpuDistrict3.4功能权衡与协同分析利用SPSS中的偏相关分析功能,分析各主导功能区和整个区域的相关关系,各相关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图5可以看出,青浦区的生产-生态功能、生产-景观功能呈协同关系,生态-景观功能呈权衡关系。从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协同性来看,耕地破碎化程度越低,越利于维持生境和规模化经营,灌排等基础生产设施越完善;从生产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协同性来看,耕地斑块集中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在提高观赏性的同时,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提高农田的稳定性;从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权衡性来看,靠近城镇及主干道的便捷条件使景观功能充分发挥,但同时耕地破碎化严重,生境连通性较低,不利于物种间的信息交流。各主导功能区与整个区域各功能间的相关关系有一定差别,生产-生态功能在生态功能主导区和无显著功能区中出现权衡关系,生产-景观功能在生产功能主导区和各功能低值区出现权衡关系,生态-景观功能在生产功能主导区和景观功能主导区呈协同关系。图5全区及各主导功能区3种功能相关关系雷达图Fig.5Rodarmapsofthreefuctionalcorrelationintheregionandvariousfunctionalareas4结论与讨论4.1结论本文基于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园园;赵华甫;郧文聚;汤怀志;徐阳;;北京市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及其社会经济协调模式解释[J];资源科学;2015年02期
2 董珑丽;李小平;姜雪;刘晓臣;;上海崇明岛水稻生产能耗与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3 杨雪;谈明洪;;近年来北京市耕地多功能演变及其关联性[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5期
4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功能变化[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5 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6 宋小青;欧阳竹;;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4期
7 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赵华甫;周丁扬;;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8期
8 董涛;孔祥斌;谭敏;张青璞;刘小刚;;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农田功能特点及划定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12期
9 赵华甫;张凤荣;许月卿;安萍莉;管玉婷;;北京城市居民需要导向下的耕地功能保护[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10 霍雅勤,蔡运龙,王瑛;耕地对农民的效用考察及耕地功能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志尚;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罗成;耕地资源功能属性的空间异质及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伟艳;卢大伟;赵志尚;宋彦;;美国农地多功能保护政策逻辑与启示[J];农村经济;2015年12期
2 姜广辉;张瑞娟;张翠玉;曲衍波;汤怀志;;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3期
3 聂艳;彭雅婷;于婧;周勇;于雷;罗静;;基于量子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年11期
4 苏刚;冯菲;张俊梅;;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阻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5 边振兴;刘琳琳;王秋兵;钱凤魁;康萌;杨子娇;朱瑞雪;;基于LESA的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J];资源科学;2015年11期
6 王枫;董玉祥;;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广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10期
7 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年05期
8 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8期
9 杨娟;王昌全;蔡艳;白根川;游来勇;易云亮;黄帆;李喜喜;;猪粪农田施用下的水稻生产生命周期碳排放[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09期
10 谭术魁;崔迪;李雅楠;;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房地产;2015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娇娇;公众对农地多功能的态度、需求意愿与需求行为研究—计划行为理论拓展视角[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汪箭;农用地整治对耕地价值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思懿;基于多功能视角的耕地质量监测区划分与管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4 田榆寒;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关系及管理策略[D];浙江大学;201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鲜鲜;殷杉;朱鹏华;刘佳磊;李长生;刘春江;;上海崇明岛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格局[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宋小青;欧阳竹;柏林川;;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及其演化阶段[J];地理科学;2013年02期
3 宋小青;欧阳竹;李运生;李发东;;1999-2007年中国耕地利用变化——政策演进视角(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年06期
4 侯玉兰;王军;陈振楼;王东启;许世远;;崇明岛稻麦轮作系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9期
5 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6 宋小青;欧阳竹;;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7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17期
8 卢娜;曲福田;冯淑怡;;太湖流域上游地区不同施肥技术下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宋小青;欧阳竹;;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4期
10 籍春蕾;丁美;王彬鑫;王春梅;赵言文;;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化肥与有机肥对比评价[J];土壤通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世伟;“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白杨;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对水源涵养功能影响变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3 田雪萍;北京市耕地多功能性及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周艳丽;国内外城市功能地域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时磊;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下区域土地政策差异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陈杰;开封市耕地多功能的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寇聪慧;生态、经济双视角下区域空间管制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华丽;长江流域油菜施肥状况调查及配方施肥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吴会荣;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艳霞;土地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宏;王飞;庄亚其;韩红宣;王斌;岑汤校;张欢;;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壤肥力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王飞;周志峰;秦方锦;;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评价与改良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3 ;吉林7300万亩粮食功能区生产提质,腐植酸肥料当厚植[J];腐植酸;2018年02期
4 ;数字[J];中国农资;2019年01期
5 宋妮;申孝军;陈智芳;王景雷;刘祖贵;;基于不同数理统计方法的河南省ET_0气候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23期
6 ;要闻[J];环境保护;2016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张维;我国拟三年内划定十亿亩“两区”地块[N];法制日报;2017年
2 首席记者 洪曙光;安徽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3 记者 齐培松;泉州泉港区今年划定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年
本文编号:2816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