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整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2:06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其演化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厘清研究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制约因素与优势条件,并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的反馈调节机制,从而形成研究区的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动力机制,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揭示了其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选取了自然适宜性、交通便捷度、医疗水平及经济等指标,对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了彭水县各评价指标的分乡镇评价结果。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评价分析了彭水县2011~2016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演变情况,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其与政策的关联性,从评价结果来看,彭水县人居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各分项指标水平稳步提升,这与彭水县近年来实行的“旅游+”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很大关系,说明目前实行的发展战略对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的稳步提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人口密度与自然适宜性呈正相关,说明自然因素仍是目前居民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各分指标的评价结果,对彭水县乡镇进行聚类分析,把彭水县划分为五种类型区域,类型一区域为彭水县县城所在地,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且是该地的交通中心和医疗中心,是受城市辐射影响最明显的区域。类型区二位于彭水县的西北部,该区域交通条件及自然适宜性一般,医疗水平较低且旅游资源匮乏,是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类型区三呈长条状分布,该区域交通发达,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适宜度较高,但重要医疗机构较少,医疗水平一般。类型四区域位于彭水县的中东部,该区域自然适宜性及旅游资源一般,医疗水平较弱,交通不便利。类型五区域位于彭水县的东南部,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区域有乌江等河道穿过,但是交通条件仍需要进一步改善。(3)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空间功能完善且符合政策导向的整治策略。结合重庆市对彭水县“旅游+”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在彭水县五大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形成“两带”、“三点”、“五区”发展布局。阐述了区域协调的发展的含义及分区策略,包括:旅游休闲区应努力打造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文化体验区应弘扬郁山文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应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及生态涵养区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7
【部分图文】:

彭水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整治策略研究


-1研究路线图

彭水县,地理位置


图 2.1-1 彭水县地理位置图Fig. 2.1-1 The location of Pengshui County近年来彭水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以项目规划为依托、环境整治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和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2015-2016 年,累计投入环保专项资金 4 个多亿,

彭水县,自然风光,大峡谷,网站


图 2.1-1 彭水县自然风光-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左)和神龙大峡谷(右)(图片来源:网站)Fig. 2.1-1 Natural scenery of Pengshui County - Maoyun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left)and Shenlong Grand Canyon (right)(2)交通按照路基宽度最低达到 4.5m 或路面宽度达到 3.5m 的标准进行统计,全县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菊新;;评《农户空间行为变迁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9期

2 刘建国;张文忠;;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6期

3 任超;;解放思想 循序渐进:论1979-1984年重庆农村经济改革[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02期

4 蔡进;邱道持;赵梓琰;王静;;新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变化研究——以重庆市忠县天子村社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5 文剑钢;高朦;赵剑锋;;苏州乡村人居环境演变与改善策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5期

6 吴箐;程金屏;钟式玉;李宇;;基于不同主体的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7 李伯华;王云霞;窦银娣;刘沛林;;转型期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制度约束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3期

9 刘春艳;李秀霞;刘雁;;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李雪铭;张建丽;杨俊;张力;;社区人居环境吸引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雅军;;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的伟大升华[N];重庆日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扬;基于社区重构的西安老烟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王谦;城乡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涛;现代性视野下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认知与更新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郝美灵;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4年

5 刘蕾;寿光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罗洁琼;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山地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评价[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李硕;村庄整治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段晶晶;我国农民受惠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章睿;湖南沅水流域传统集镇空间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