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益生菌对无量山乌骨鸡雏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动态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4 12:34
   无量山乌骨鸡是云南最著名的地方鸡种,也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农产品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鸡的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及防御病原物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孵化后的早期是鸡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阶段。本文采用称量方法测定无量山乌骨鸡雏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采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活,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第二代高通量Miseq测序技术研究育雏阶段(1~42天)的9个时间点的无量山乌骨鸡在不同肠道部位(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回肠、直肠)的菌群动态变化。最终,探究生产性能等指标与微生物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筛选肠道益生菌、促进雏鸡健康发育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将180只无量山乌骨鸡雏鸡平均地随机分为三个组,然后在育雏阶段(1~42天)的无量山乌骨鸡饮水中分别添加抗生素恩诺沙星(即抗生素处理组)、益生菌液(即益生菌处理组)以及清水(空白对照组)三种饲养条件下,测定三个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空白组)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酶活性、菌群动态变化等。结果表明,雏鸡在第35-42天期间,三个组的平均日增重差距最显著,其中益生菌组比空白组增重26.31%(p0.05),抗生素组比空白组增重52.65%(p0.01);可见,益生菌和抗生素的使用都促进了雏鸡体重的增长,而抗生素的促进作用要更加明显。在35-42天期间,三个组的耗料增重比差异最显著,其中抗生素组最低(2.803)、益生菌组居中(3.416)、空白组最高(4.397),所以抗生素组优于益生菌组,益生菌组又优于空白组。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以及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是核心菌群。第1天到第42天的益生菌组盲肠、十二指肠、直肠和空肠的乳酸杆菌属所占比例均值高于其余两组;第1天到第42天的益生菌组盲肠、十二指肠、直肠和空肠的芽孢杆菌属所占比例均值高于其余两组。瘤胃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这两类益生菌可能与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有关系。在第28天或第35天,三个组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都较高。截止到第42天,三个组的物种总丰度为1816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益生菌组中的益生菌在一定程上度可以抑制放线菌门。在抑制有害菌伊丽莎白属的效果上,益生菌组优于抗生素组。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组在增加直肠菌群多样性、提高不同部位乳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所占比例以及抑制有害菌伊丽莎白属的生长上具优越性,更有益于雏鸡的健康。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6.3;S831.5
【部分图文】:

序列,16SrRNA基因,可变区


16Sr RNA 基因序列全长1540bp,有保守区和可变区之分,每种细守区都是相同的,能反映生物种类的亲缘关系,因此常用 16S r RNA 对生物统发育学研究;可变区因细菌种类而异,通过保守区设计引物可扩增出可变区可以获得微生物多样性信息。16Sr DNA 存在于所有物种中,而其它一些常子标记则不具有16Sr RNA 基因的这种分类优势[54]。16Sr RNA 对特定物种群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并可以与公共数据库中已经研究的物种序列进行比鉴于16S r RNA 基因能够对细菌和古细菌多样性进行相对公正的描述[56]

日采食量


平均日采食量Fig.2Averagedailyfeedintake(ADFI)

平均日增重,空白,抗生素


比空白组大 26.31%,抗生素组比空白组大 52.65%。由此可见,与空白组相比,益生菌和抗生素的使用都促进了雏鸡体重的增长,而抗生素的促进作用要更加明显(p<0.01)(见表3、图3)。表 3 平均日增重Table3 Averagedailygain(ADG)组别Groups时间段Timeperiods1-7 天No.1-No.7Day7-14 天No.7-No.14Day14-21 天No.14-No.21Day21-28 天No.21-No.28Day28-35 天No.28-No.35Day35-42 天No.35-No.42Day空白组(g/天)Controlgroup(g/day)5.00±1.12a14.29±1.01a15.48±0.83a26.04±1.69a22.77±1.31a13.57±0.75a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尹瑞林;;无量山乌骨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3年36期

2 文贵辉;刘振湘;黄春华;胡永灵;;白术粗多糖对湘黄鸡免疫指数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2年01期

3 李彦;杨在宾;张桂国;初晓娜;穆阿丽;吴燕;王建民;;不同水平维生素对肉鸡免疫性能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8年09期

4 王咏梅;自由基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宋小珍,杨秀江,瞿明仁;4种抗生素替代品对泰和鸡免疫器官指数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年04期

6 区炳庆,赵海全,何丽烂;多粘菌素对雏鸭血液中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2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