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7:20
   为了稳定中国大豆生产、发展大豆种植业,提升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上话语权,重新振兴龙江大豆产业,将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80-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变化,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的现状,分别从大豆种植面积优化及大豆种植品种区划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对大豆种植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现状及变化特征。根据1980-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分析大豆种植现状。分析发现,20世纪初,随着大豆市场受到进口大豆的冲击,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力度明显减弱。但是自2013年,随着国家逐步出台了大豆临储政策、目标价格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等积极政策,加大对民族大豆的保护及豆农权益的维护,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开始回升。(2)建立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模型,实现对大豆种植面积的优化。本文建立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多目标结构优化模型,以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作为决策变量,以粮食生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确立目标函数,以利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得出的4种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预测值及大豆轮作生产对大豆种植面积的限制作为约束条件。运用理想点法及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得出目标优化年份大豆的种植面积。(3)实现了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根据气候适宜度模型和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的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基于三项气候适宜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黑龙江省划分为4个大豆种植区域。最终,选取各种植区域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完成大豆种植品种区划。根据大豆种植结构优化研究及大豆种植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大豆品种生产分配及布局、完善大豆生产成本控制机制、加大对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及加强豆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四项关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结合大豆种植面积优化及品种区划的研究结果使得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能够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6.11
【部分图文】:

年份,大豆种植,黑龙江省


.1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现状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大豆生产对于中国大豆市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现状及变化规律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结构进行特征分析,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大豆种植结构提供理论准备。其中,大豆的是可以描述大豆种植结构的要素之一,明确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趋有利于更好地展开大豆种植结构的研究。根据从《黑龙江统计年鉴 2018》中统计的黑龙江省 1980-2017 年大豆种植面积的数-1 可知,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可分为 5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80-1993 年,尽管期种植面积出现两次波动,但在整体上基本维持稳定上升,大豆的种植面积在阶段内;第二阶段为 1993-1999 年,大豆种植面积出现递减趋势,但是递减速度较缓;第 1996-2006 年,此十年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增速较高且稳定,使得植面积增加将近 1 倍;第四阶段为 2006-2013 年,由于大豆产业受到进口大豆的影种植面积急剧减少;第五阶段为 2013-2017 年,随着国家逐步出台了大豆临储政策格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等积极政策,加大对民族大豆的保护及豆农权益的维护,植面积有所回升。

大豆种植,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公顷


图 2-2 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2-2 Soybean planting area in various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unit: 10,000 hect.2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现状随着进口大豆涌进市场,黑龙江省大豆在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受到影响。随着价格冲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大豆种植面积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全省的大豆产量,由 1980-20江省大豆产量数据及图 2-3 可知,大豆产量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0-2005 年,大豆产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中间出现了 3 次较大的波动,1994-19

大豆产量,黑龙江省,变化趋势,单位


图 2-2 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2-2 Soybean planting area in various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unit: 10,000 hec.2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现状随着进口大豆涌进市场,黑龙江省大豆在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受到影响。随着价格冲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大豆种植面积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全省的大豆产量,由 1980-2江省大豆产量数据及图 2-3 可知,大豆产量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2005 年,大豆产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中间出现了 3 次较大的波动,1994-1998 年大豆产量急剧骤减;1998-2005 年大豆产量维持较稳定的增长趋势;第二阶-2013 年,随着大豆市场受到进口大豆的冲击增大,种植面积锐减的情况下产量也;第三阶段为 2013-2017 年,随着国家加大对民族大豆的保护及豆农权益的维护,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欣;;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出口竞争力研究[J];知识经济;2017年03期

2 马立新;;探析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年12期

3 刘美;刘鹤莹;杨圣舒;张可心;李京京;代英杰;;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年07期

4 王永权;;对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7年15期

5 王晓健;;2013年黑龙江省大豆市场分析报告[J];黑龙江粮食;2014年05期

6 宗天鹏;;浅析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因素[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2期

7 薛恩玉;李春英;杨冬;姜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3年03期

8 李春英;薛恩玉;姜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大豆科技;2013年02期

9 张美晨;李爽;;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3年06期

10 柏继云;孟军;张战国;;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预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孟丽芬;许德春;付立新;;黑龙江省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柏继云;孟军;刘铁;;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许忠仁;雷景贵;马玉祥;;关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祝学珍;鲍男;秦贵信;姜海龙;;探究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差异[A];2016东北养猪论坛论文集[C];2016年

5 仪秀琴;刘辰;;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效益的成本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柴玉华;张长利;谭克竹;;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检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宜兵;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助力传统农业“卖得好”[N];期货日报;2019年

2 刘敏;2003年12月底黑龙江省大豆产销存情况[N];粮油市场报;2004年

3 刘兆福;2003/2004后半年度黑龙江省大豆供需形势分析[N];期货日报;2004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李辉;今年黑龙江省大豆丰收在望[N];证券时报;2008年

5 李磊;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成立[N];期货日报;2007年

6 一财专线;黑龙江省大豆收购完成82%[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龚丽;黑龙江省大豆市场调查[N];期货日报;2003年

8 黑豹;黑土地上的“金豆”缘何失宠[N];粮油市场报;2006年

9 韩振声;黑龙江省大豆市场价格快速上涨[N];粮油市场报;2006年

10 马明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情况及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N];期货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增林;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志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孙瀚钊;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刘光武;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刘娜;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产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赵海燕;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柏继云;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预测预警研究与实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辰;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成本效益与激励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8 李妍;黑龙江省大豆出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孙丽娟;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杨振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6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6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