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212;F812.8
【部分图文】:
14图 2-1 研究区样本县分布图为了较好的反映黄河源区自然、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在选取样本县时从草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海拔 3 个方面分别将黄河源区内所有县分成高低两组,然后从各组中分别随机选取 2 个县作为样本县,最终选取了泽库、甘德、达日和称多共 4 个县作为样本县(图 2-1)。在草地面积上,达日和称多代表草地面积大的组,泽库和甘德代表草地面积小的组;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泽库和称多代表高收入组,甘德和达日代表低收入组;在海拔上,达日和称多代表高海拔组,泽库和甘德代表低海拔组,各县的概况如下。泽库县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县,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南、北分别与同德县、河南县、贵南县相连,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县域平均海拔 3700 米以上,属青海省东南部牧区。2016 年,全县总人口 7.65 万人,城镇人口 1.09 万人,
注:蓝色曲线为草地 CVC 曲线,红色虚线为趋势线图 4-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后黄河源区各样本县草地 CVC 变化特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后,黄河源区各样本县的草地牧草生长浓密程度总体下降趋势并未逆转,各样本县的下降趋势有所不同(图 4-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后,黄河源区各样本县的草地 CVC 均值分别为泽库 0.66,甘德 0.72,达日 0.58,称多 0.59。其中,草地 CVC 下降速度最快为称多,其次为泽库,再次为达日,最慢为甘德。
39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a)后(b)甘德草地 NPP 均值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甘德草地 NPP 平均降低了 5.17%。草原前,甘德草地 NPP 大于 300 gC/m2a 的面积占比为 0,在 a 之间的占 8.78%,在 200 ~ 250 gC/m2a 之间的占 62.93%,a 的占 28.29%,平均草地 NPP 为 209.36 gC/m2a(图 4-3a)。实施后,甘德草地 NPP 大于 300 gC/m2a 的面积占比为 0,2a 之间的占 1.89%,在 200 ~ 250 gC/m2a 之间的占 55.52a 的占 42.60 %,平均草地 NPP 为 198.53 gC/m2a(图 4-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甘德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固碳能力和有所下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甘德草地 NPP 降低的面积,草地 NPP 降低的面积占比为 76.21%,稳定不变的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关区;吴晶英;;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的探讨[J];理论研究;2019年02期
2 高天熙;;赤峰市草原生态发展管见[J];松州;2005年06期
3 额尔敦巴雅尔;;制度视角下加强草原生态治理体系建设[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4 程利;呼斯勒;;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J];北方经济;2018年11期
5 马林;张扬;;中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探讨[J];财经理论研究;2017年06期
6 吴平;;让草原生态治理实现增收增绿[J];中国财政;2018年02期
7 毛建国;;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促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武定县草原生态奖补项目实施综述[J];山西农经;2018年05期
8 于波;姚蒙;;内蒙古2016年草原生态补奖效果分析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年08期
9 尹照涵;;传承草原生态文化 建设草原生态文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10 英丁文毛;;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宇;文化多样性视角的草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卢英;中国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宝音都仍;内蒙古矿产开发与草原生态服务关系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5 路冠军;生态、权力与治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叶晗;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曹叶军;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加亭;构建数字草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艾琳;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渊;黄河源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D];兰州大学;2019年
2 孙彩霞;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8年
3 董少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绩效差异实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4 佟洪剑;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洁;苏尼特左旗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莉娟;系统论视阈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姜珊;赤峰市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8 乌吉斯古楞;牧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益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9 周智翔;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背景下阿坝州暖棚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
10 雷文玉;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