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3:38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飞速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但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具有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风险高、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前期投入巨大且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使得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基于此,财政金融服务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金融服务政策。然而,目前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效果怎样?以及如何提高财政金融服务绩效,使其更好的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已然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现实背景,首先,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起点,通过对已有研究理论及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探讨财政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同时以公共财政理论与农业金融理论为基础,对文章涉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财政金融服务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绩效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有:(1)从我国现行财政金融服务综合效率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效率依然相对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减少财政金融投入冗余,有利于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率的提高。(3)调整前后我国各省市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明显,表明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造成我国多数省份财政金融服务效率的低估与高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剥离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后,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我国各省市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效率。(4)对于我国各省市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率的提高,应该有侧重性。其中“双高型”区域效率改进空间相对较小,其他三种类型应该根据各省市自身财政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注重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或者加大投入资金规模总量,同时重视发挥二者之间的耦合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2)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3)推进财政与金融投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优化财政金融服务投入结构。(4)继续加大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规模。(5)建立起与各省市相匹配的财政金融服务效率改善措施。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4;F812.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2 财政金融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绩效评价理论
        2.2.2 公共财政理论
        2.2.3 农村金融理论
第3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财政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3.1.1 主要构成
        3.1.2 基本特征
        3.1.3 发展现状
    3.2 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3.2.1 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概况
        3.2.2 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概况
第4章 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4.1 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4.1.1 农业财政有效投入不足
        4.1.2 财政支持新型农经营主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4.1.3 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实际问题不符
    4.2 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
        4.2.1 金融涉农贷款规模小
        4.2.2 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及门槛高
        4.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成本高
第5章 财政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绩效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模型理论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
        5.2.1 指标选取
        5.2.2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5.3 绩效实证分析
        5.3.1 模型测算与调整前后效率比较分析
        5.3.2 财政金融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5.3.3 我国各省市财政金融服务效率类型分析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可权;张启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

2 林乐芬;法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融资障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31个乡镇46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葛永波;赵国庆;王鸿哲;;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9期

4 徐学军;陈雪君;;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支持与金融引导的PSTR模型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年17期

5 江维国;;家庭农场贷款融资担保机制探究[J];财会通讯;2015年08期

6 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纵横;2015年02期

7 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01期

8 江维国;李立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J];南方金融;2014年09期

9 韩占兵;;中国区域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水平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4年04期

10 孙永朋;顾益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战略思考[J];农业经济;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龙;财政支农理论与实践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琦;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7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7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