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闽江下游土地利用格局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0 04:39
   基于小流域划分方法对闽江下游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发现,闽江河口2条主要汇入支流表层沉积物中的Cr、Zn、Cu、Pb含量相对较高。对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Cr、Zn的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高、城镇建设用地边界比较破碎的地区,Cr含量相对较高;而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林地,其Cr、Zn污染越低。可通过控制主要城镇地区点源、面源污染,调整小流域内林地种植面积、空间格局等,提高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水平。
【部分图文】:

采样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闽江


2013年对闽江口地区 40个小流域的出水口地区进行河流表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图1)。由于污染物主要吸附在细粒的沉积物中,因此采集样品尽可能选取了粒度较细的沉积物,并对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选取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 Pb、As、Cu、Zn、Cr等。重金属元素测试采用 ICP-MS进行。1.3 数据分析与计算

闽江,重金属,采样点,永泰


(2)运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闽江下游流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计算发现(表3),闽江下游流域的Zn、Cu、Cr、Pb属于中度污染;As属于轻污染。其中Zn污染的程度总体较高,以德化地区为最高,永泰地区为最低;Cr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德化>闽侯>闽清>永泰;Pb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德化>闽清>闽侯>永泰;Cu污染的程度依次是闽侯>闽清>德化>永泰;As 污染的程度依次是闽清>德化>永泰>闽侯。表3 闽江下游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尼梅罗指数Table 3 The Nemerow index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ediments of the Minjiang lower reaches As Cr Cu Pb Zn 德化 0.88 1.52 0.83 1.72 3.22 闽侯 0.78 1.37 2.26 0.98 2.60 闽清 0.95 1.24 1.00 1.13 2.48 永泰 0.81 0.78 0.65 0.93 1.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唐剑锋;赵方凯;杨磊;;典型城郊土地利用格局对水体抗生素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0年03期

2 张国坤;邓伟;宋开山;刘吉平;张力宏;李方;;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3 齐静;周春雷;;开州汉丰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相关性分析[J];四川环境;2017年01期

4 曹丽君;郭泺;薛达元;;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规划的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姜昀;高吉喜;欧晓昆;;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6 喻锋;李晓兵;王宏;;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以皇甫川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7 李鑫;丁建丽;王刚;张喆;鄢雪英;曾小箕;;土库曼斯坦典型绿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地表热环境响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4期

8 张殷俊;陈爽;彭立华;;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以江苏吴江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12期

9 郑云龙;高鹏;张立勇;王兵;;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力[J];山地学报;2014年06期

10 王蕊;;辽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炫;黄土高原乡级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生态功能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付洋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丽娜;山东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其驱动因素[D];山东大学;2008年

3 魏职宾;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对道路降雨径流污染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马安仕;天水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及生态安全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5 杨园园;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及固碳潜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寿建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对内河水质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闫凤丽;虎林市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特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井梅秀;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预测及碳储量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吕铭志;旅游开发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