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型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1-15 12:07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分别计算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生产用具碳排放量得出成都市近年来碳排放情况,为成都平原地区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研究与实践基础。[方法]选取2004—2015年科技发展财政投入数据与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回归模型验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关系,探究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减排的促进作用。[结果](1)成都市的种植业碳排放在4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2)化肥碳排放量在1999—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农业灌溉碳排放量整体平稳下降而减少的势头还未放缓,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3)农业机械的碳排放最小也最为稳定, 16年来一直保持在1.6万t左右,碳排放强度也在0.017 t/hm~2上下,可见成都市农业在21世纪初到目前的农业机械使用量基本稳定,对其依赖性较弱,有进一步减排的可能。(4)技术因素对减少农业碳排放具有驱动作用,并且随着技术资金投入的增加,减排工作会进入到"瓶颈",碳排放量减少的速度将逐渐放缓。[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发现技术、制度、文化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从制度、技术、文化3个方面推动创新。
【部分图文】:

碳排放,都市,种植业,成都市


该文的成都市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和农业用具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00—2016)》《成都市统计手册(2000—2006)》和《成都市统计年鉴(2007—2016)》。成都市科技发展投入数据来源于成都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成都地区农业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都市,牲畜,用具


2000—2015年成都市年牲畜碳排放量

碳排放,科技发展,农业,化肥


图3 1999—2015年成都市3种碳源排放量对比在3类碳源中,化肥的碳排放量最大,其变化幅度也最大,其在1999—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5.632 3万t减少到了14.713 5万t,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其碳排放强度也从0.254 4t/hm2减少到0.149 5t/hm2,说明其减排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是化肥施用量本身的削减。统计数据中,成都市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1999年为100.738万hm2,在2015年则为98.388万hm2,下降并不明显,证实了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颂心;;我国低碳农业的影响因素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08期

2 孙滔;;低碳农业——食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18期

3 王娜;;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及其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2期

4 李涧;郑春梅;;基于协整检验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的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14年11期

5 胡安兵;王益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四川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四川环境;2015年02期

6 刘国斌;王轩;;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06期

7 张燕;庞标丹;;低碳农业:SWOT分析及法律发展措施探析[J];金融与经济;2010年12期

8 吕艳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管理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05期

9 卿中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年01期

10 唐若菲;;低碳农业的国际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南正皓;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师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杨果;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视角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刘金花;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杨彬如;多维角度的中国低碳乡村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拾少军;煤炭区废弃地土地再利用模式与低碳效益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黎孔清;低碳经济导向的区域土地利用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宋丹;长春市低碳土地利用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好;低碳视角下的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涧;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对低碳农业的影响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3 朱智超;重庆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吴丽娟;山东省低碳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顾颖敏;武汉市土地低碳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炎丽;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实现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周浩;低碳理念下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卢晓萍;吉林省低碳农业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姝媛;黑龙江省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徐文霞;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4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4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