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视阈下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研究
【部分图文】:
洱海流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洱海流域面积2 927.85km2,其中,洱海湖面面积252km2,流域辖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等6类,基于2017年LUCC分类体系提取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如表1、图1所示。1.2 数据处理
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三维魔方分类[27] 将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农业生产、生态服务多功能与空间规划中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相关联。三维魔方分类是各要素向量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不同功能组合的空间单元,各要素在三维空间中有确切位置反映,具有较强的可视性与直观性,常用于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分区研究[28]。2.3.1 构建三维空间
由图3可见,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从分级结果看,洱海流域土地利用适宜性呈现生态服务适宜面积大于农业生产适宜性面积、农业生产适宜面积大于城镇发展适宜面积的空间格局,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城镇发展总适宜面积分别为2 734.12、2 054.4、2 029.16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93.38%、70.17%、69.31%。从空间布局看,城镇发展、农业生产适宜性分级呈现以洱海、茈碧湖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用地适宜性分级与其相反,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3.1.2 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业婷;金晓斌;项晓敏;刘晶;杨绪红;周寅康;;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及其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研究;2019年02期
2 陈威;刘学录;;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诊断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刘愿理;廖和平;李靖;蔡进;李涛;王强;;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0年02期
4 张静;;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Z1期
5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6 邸利;窦学成;黄海霞;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7 朱清;毛召锋;;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年11期
8 汉瑞英;赵志平;肖能文;史娜娜;李俊生;;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科技通报;2020年02期
9 黄金亭;曹艳萍;秦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2期
10 曹海涛;严金泉;鲁成树;;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亚;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黄晴;城市代谢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易扬;北京市门头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优化格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4 闫喜凤;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范业婷;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6 卢德彬;中国PM_(2.5)的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学梅;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贺瑜;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陈景;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威;云南省红河县土地利用冲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倩;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亚香;贵州省坝子耕地转型与功能演变耦合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4 马能文;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杰;基于CLUE-S模型和GIS的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动态模拟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9年
6 卢嘉慧;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FLUS模型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7 赵海杨;基于CA-Markov模型的北流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红;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9 王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10 金缘;基于CLUE-S模型的热带北缘山区县域LUCC模拟[D];云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5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