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目标下赣南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07:36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的发展难题,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的临近,我国扶贫攻坚事业进入最艰巨的时期。贫困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复杂问题,涉及很多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素质、土地制度、社会资本、自然资源禀赋等各种因素。土地作为农村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属性,对促进地区发展、消除贫困具有持续性、根本性的作用。建立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基础上进行的农地流转,实现了农地资源的适度集中,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化经营,特别是贫困地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进行扶贫,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也有利于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农村社会的发展加剧了我国农户分化的程度,不同类型的贫困农户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如何通过合理的农地流转经营,保障贫困农户在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实施中真正受益,使其彻底摆脱贫困,对各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农地流转与产业经营的耦合度、协调度,即农地流转效益、扶贫政策效益、农户(贫困户)受益度...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1.3.2 国内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1.3.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机理分析
2.1 基础理论分析
2.1.1 协同理论
2.1.2 系统耦合理论
2.1.3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2.1.4 反贫困理论与参与式扶贫
2.1.5 精准扶贫理论
2.2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机理
2.2.1 精准扶贫与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2.2 扶贫目标下的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间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确定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3.4 综合评价模型
3.5 耦合度模型
3.6 协调度模型
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区域概况
4.2.1 社会历史发展特征
4.2.2 自然地理条件
4.2.3 经济发展状况
4.2.4 赣南老区贫困特征
4.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现状分析
4.3.1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现状
4.3.2 赣南农户分化现状
4.3.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4.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与分析
4.4.1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
4.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4.4.3 耦合协调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5 赣南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5.2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贫困农户参与机制
5.3 确保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地,整合扶贫资金发挥实效
5.4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扶贫制度设计,构建PPP模式保障效益共享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赣州市201户农户为例[J]. 陈拾娇,蔡海生,张盟,金伟. 广东农业科学. 2015(20)
[2]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 习近平. 老区建设. 2015(19)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分析——基于南昌市4县9村392户农户调研[J]. 蔡海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03)
[4]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汪三贵,郭子豪.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5]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例[J]. 潘菲,樊天相,陈展图. 改革与战略. 2015(01)
[6]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 程飞,信桂新,魏朝富,杨朝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7]对我国农地产权“三权分离”相关问题的思考[J]. 马凤娟,赵红霞,孙秀芳. 农业经济. 2015(01)
[8]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J]. 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邓素婷,谢雪梅. 地理科学. 2014(09)
[9]公共投资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机制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J]. 伍琴.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9)
[10]重庆市不同类型农户土地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兆林,杨庆媛. 中国土地科学. 2014(09)
博士论文
[1]土地制度、规模经济与农民贫困问题研究[D]. 王永华.山西财经大学 2015
[2]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率与实现路径研究[D]. 蒋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黄大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3
[4]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 韩菡.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 刘莉君.中南大学 2010
[6]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朱霞梅.复旦大学 2010
[7]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农业改革研究[D]. 朱艳丽.吉林大学 2009
[8]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向先.吉林大学 2007
[9]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韩冰华.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赣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余赞德.南昌大学 2015
[2]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机制创新研究[D]. 甘凤.广西大学 2014
[3]农业产业化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分析[D]. 刘镭.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实证分析[D]. 付英.甘肃农业大学 2012
[5]基于水土保持背景下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研究[D]. 夏自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日本土地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 林喆莉.中南大学 2012
[7]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农地资源产业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D]. 汪阳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8]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土地规模经营三维互锁研究[D]. 邱长生.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9239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1.3.2 国内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1.3.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机理分析
2.1 基础理论分析
2.1.1 协同理论
2.1.2 系统耦合理论
2.1.3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2.1.4 反贫困理论与参与式扶贫
2.1.5 精准扶贫理论
2.2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机理
2.2.1 精准扶贫与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2.2 扶贫目标下的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间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确定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3.4 综合评价模型
3.5 耦合度模型
3.6 协调度模型
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区域概况
4.2.1 社会历史发展特征
4.2.2 自然地理条件
4.2.3 经济发展状况
4.2.4 赣南老区贫困特征
4.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现状分析
4.3.1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现状
4.3.2 赣南农户分化现状
4.3.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4.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与分析
4.4.1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
4.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4.4.3 耦合协调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5 赣南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5.2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贫困农户参与机制
5.3 确保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地,整合扶贫资金发挥实效
5.4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扶贫制度设计,构建PPP模式保障效益共享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赣州市201户农户为例[J]. 陈拾娇,蔡海生,张盟,金伟. 广东农业科学. 2015(20)
[2]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 习近平. 老区建设. 2015(19)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分析——基于南昌市4县9村392户农户调研[J]. 蔡海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03)
[4]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汪三贵,郭子豪.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5]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例[J]. 潘菲,樊天相,陈展图. 改革与战略. 2015(01)
[6]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 程飞,信桂新,魏朝富,杨朝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7]对我国农地产权“三权分离”相关问题的思考[J]. 马凤娟,赵红霞,孙秀芳. 农业经济. 2015(01)
[8]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J]. 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邓素婷,谢雪梅. 地理科学. 2014(09)
[9]公共投资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机制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J]. 伍琴.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9)
[10]重庆市不同类型农户土地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兆林,杨庆媛. 中国土地科学. 2014(09)
博士论文
[1]土地制度、规模经济与农民贫困问题研究[D]. 王永华.山西财经大学 2015
[2]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率与实现路径研究[D]. 蒋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黄大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3
[4]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 韩菡.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 刘莉君.中南大学 2010
[6]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朱霞梅.复旦大学 2010
[7]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农业改革研究[D]. 朱艳丽.吉林大学 2009
[8]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向先.吉林大学 2007
[9]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韩冰华.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赣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余赞德.南昌大学 2015
[2]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机制创新研究[D]. 甘凤.广西大学 2014
[3]农业产业化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分析[D]. 刘镭.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实证分析[D]. 付英.甘肃农业大学 2012
[5]基于水土保持背景下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研究[D]. 夏自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日本土地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 林喆莉.中南大学 2012
[7]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农地资源产业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D]. 汪阳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8]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土地规模经营三维互锁研究[D]. 邱长生.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9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4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