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河南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2021-01-31 18:22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贫困人民的生活幸福、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我国扶贫政策执行具体实际,调整以往的扶贫战略规划和改进了旧的扶贫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即精准扶贫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部分地区贫困问题。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政策是为了直接瞄准到户,精准地识别出贫困家庭和人口,根据贫困家庭和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帮扶。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和人口迅速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基础,对河南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形式扶贫、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不到位、扶贫措施简单化和单一化、贫困户满意度差的问题,分析出原因为精准扶贫政策不完善、精准帮扶政策执行主体能力不足、贫困家庭和人口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兰考县经济发展不充分、监督力量不足,最后提出通过建立多维贫困识别标准和扩大精准扶贫政策的范围两...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南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国内2012~2017年“精准扶贫”相关文章知网收录量

贫困人口,贫困家庭,扶贫政策


贫资金使用两项措施。第一,兰考县建立了大督查机制,督查局抽调县人大和政协 60 余人组成 4 个专项督查组,扶贫措施具体落实、扶贫干部工作纪律执行、贫困户帮扶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降职、审计局等部门对教育、扶贫项目、低保等扶贫资金投入,督、检查。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成效不断减少底,兰考县共有 115 个贫困村,2.33 万户贫困家庭,7.94 村实现脱贫,1.64 万个贫困家庭,5.44 万个贫困人口。201 万个贫困家庭,3.34 万个贫困人口。2016 年底,贫困家庭共人。截至 2017 年,兰考县新脱贫 527 户 1490 人,返贫 16户,贫困人口共 7000 人(见图 3)。79400

扶贫政策,贫困家庭,满意度,人口


图 5 兰考县贫困家庭和人口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满意度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原因分析策不完善策目标群体缺失该是针对所有低于贫困标准的人口和家庭,不仅包和人口。但是从现行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措施和行的重心仍是农村。由于一直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总农村贫困人口而言在数量上少且呈“插花式”分布畴,因而中央政府、河南省政府、兰考县都没有把策执行中去。目前,从预防、救助、扶贫开发三方性政策主要以低保、社会保险为主;救济性政策主扶贫开发政策是以就业服务、教育制度等为主。但托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完整性和系统性两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J]. 汪三贵,刘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2]精准扶贫内涵及其与精准脱贫的辩证关系探析[J]. 庄天慧,杨帆,曾维忠.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3)
[3]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来自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调查报告[J]. 陈晓兰,沙万强,贺立龙.  农村经济. 2016(01)
[4]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 李国治,朱晓芸.  黑河学刊. 2016(01)
[5]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结构性制约及超越——基于陕南移民搬迁的实证分析[J]. 何得桂,党国英,杨彦宝.  地方治理研究. 2016(01)
[6]“十三五”时期四川脱贫攻坚构想[J]. 王思铁.  党政研究. 2016(01)
[7]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 王国勇,邢溦.  农村经济. 2015(09)
[8]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 郑瑞强,曹国庆.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8)
[9]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10]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 葛志军,邢成举.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本文编号:3011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11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