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3 23:24
  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社会发展,合理的人居环境评价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目前,人居环境评价对象大多停留在范围大区域,在功能上更多针对地震灾害、水库移民等评价和选址。本论文尝试将人居环境评价与山区易地扶贫安置点相结合,借助GIS、ENVI、SPSS等软件和技术,构建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成果对城乡用地优化及易地扶贫安置评价选址等可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结合泸水市特殊环境,构建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选取地形地质、生态安全、土地资源和区位发展条件4个主要影响因素及20项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因子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基于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模型。(2)运用GIS功能在10m×10m的栅格尺度上对整个泸水市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为高度适宜地区、中度适宜地区、低度适宜地区和不适宜地区面积分别为764.61km2,1341.01 km2,890.09 km2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人居环境五大支撑系统

人居环境,层次结构模型,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条件


表 2.10 准则层 B4判断矩阵区位发展条件(B4)与所属乡镇距离(C16)与附近州市距离(C17)与主要道路距离(C18)农民人均纯收入(C19)产业发展前景(C20)与所属乡镇距离(C16) 1 1/3 1 1/3 1/3与附近州市距离(C17) 3 1 1 1/3 1/5与主要道路距离(C18) 1 1 1 1/3 1/5农民人均纯收入(C19) 3 3 3 1 1产业发展前景(C20) 3 5 5 1 1(2)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根据以上地形地质条件、生态安全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和区位发展条件四个因素层对于目标层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两两比较法得到半段矩阵 ,判断矩阵 G 的最大特征值相应的特征向量 W 可由公式 2.2 得。为方便数据计算,本次研究运用迈实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分析,其组织结构模型以及计算过程、权重结果数据如下,见图 2.4-2.5。

过程图,人居环境,层次分析,过程图


20)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上地形地质条件、生态安全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和区位发展条件四个因素泸水市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两两比较阵 ,判断矩阵 G 的最大特征值相应的特征向量 W 可由公式 2.2便数据计算,本次研究运用迈实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分析,其组织结构模型、权重结果数据如下,见图 2.4-2.5。图 2.4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大理市为例[J]. 张洪,曹京,董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6)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J].   中国产经. 2016(10)
[3]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体系探析[J]. 李新一.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4]基于区位条件评价的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J]. 马春花,叶秀英,杨学龙,赵小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2)
[5]基于DEM的湖南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J]. 胡最,聂阳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6)
[6]山地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 李和平,刘劲松,马宇钢.  规划师. 2015(08)
[7]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矿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J]. 王世东,刘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8]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处理方法探讨[J]. 陈晨,宋小冬,钮心毅.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1)
[9]基于农业生态区域模型的黑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J]. 王小敏,赵军,王建华,师银芳.  干旱区研究. 2014(06)
[10]山地环境下耕作半径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实证研究[J]. 胡纹,何虹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2)

博士论文
[1]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D]. 闫明豪.吉林大学 2017
[2]DEM插值算法适应性研究[D]. 张锦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
[3]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 袁中金.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粮食产量空间化及误差分析研究[D]. 姬广兴.河南大学 2016
[2]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 余啸林.安徽大学 2016
[3]基于城市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D]. 杨博思.辽宁师范大学 2016
[4]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适应性问题探究[D]. 查娜.西南大学 2015
[5]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评价研究[D]. 王涛.兰州交通大学 2015
[6]评价单元对山地村镇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影响的研究[D]. 毛军.重庆大学 2015
[7]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 任玉龙.西南大学 2015
[8]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区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初步研究[D]. 连海波.长安大学 2014
[9]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和适宜性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搬迁选址研究[D]. 屈历强.云南大学 2014
[10]福建省地质环境敏感性区划研究[D]. 江峰.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2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32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