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集体地权变迁下的乡村治理:演进、主线及深化

发布时间:2021-05-07 23:43
  乡村社会的根基始终在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因此,新时代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就有必要建立集体地权变动与乡村治理的互动机制,重构乡村治理秩序,以激发乡村内生性发展的活力。基于"组织成本-合约议定-产权细分"的互动建立集体地权变迁下乡村治理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将为深刻认识乡村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集体地权变迁下乡村治理困境与演进进程的系统梳理和研究表明:我国集体地权变迁与乡村治理的互动演进遵循的是"产权细分、赋权增能与治理重心下移"这一逻辑主线。由此集体地权逻辑嵌入下有效化解乡村治理困境的深化路径在于理顺农民集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以确立农民集体的治理主体地位;探索深化行使所有权的可能路径,以确立治理主体的行权方式;凸显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以实现非正式治理与正式治理的协同。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集体地权变迁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演进
    1.“两权合一”下“政社合一”的“经济效率缺失”困境
    2.“两权分离”下“乡政村治”的“内卷化”困境
    3.“三权分置”下“村民自治”的治理能力提升的内涵
三、集体地权变迁与乡村治理互动演进的逻辑主线
    1.集体地权由“两权合一”“两权分离”演进到“三权分置”
    2.“三权分置”蕴含的逻辑在于通过“三重复合功能”定位,以“赋权增能”于农民集体
    3.集体地权“赋权增能”于农民集体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重心往农村基层下移的过程
四、集体地权逻辑嵌入下有效化解乡村治理困境的深化路径
    1.在理顺农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中确立农民集体治理主体的地位
    2.在探索深化行使所有权的可能路径中确立治理主体的行权方式
    3.在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实现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的协同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 张红宇.  农村工作通讯. 2020(04)
[2]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生成、动因与化解路径——基于博弈式共生的理论分析框架[J]. 郑兴明.  农村经济. 2019(12)
[3]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及其发展思路[J]. 李增元,李芝兰.  农业经济问题. 2019(11)
[4]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J]. 高强.  改革. 2019(12)
[5]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 高鸣,芦千文.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6]乡村治理的利益考察:理论溯源与路径选择[J]. 黄涛,吴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5)
[7]“集体”的概念嬗变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方式[J]. 高帆.  学习与探索. 2019(08)
[8]土地、市场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从费孝通与托尼的比较出发[J]. 杨清媚.  社会学研究. 2019(04)
[9]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 韩长赋.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1)
[10]农村集体产权变迁的政治逻辑[J]. 印子.  北京社会科学. 2018(11)



本文编号:317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7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