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县域多维贫困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以甘肃省贫困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09 06:13
  贫困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存环境缺失的现象。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取得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脱贫攻坚”作为新时期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向全世界庄重宣誓,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部脱贫摘帽,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脱贫攻坚的决心。在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的同时,致贫因素和贫困特征日趋复杂,多维度评价和精准识别区域贫困变得越来越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多维度评价区域贫困是精准识别贫困的前提,也是制定差别化区域扶贫减贫政策的基础。区域贫困测度应该选取哪些指标?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度区域贫困?如何精确识别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地区所属类型?如何制定“因地制宜”的扶贫措施?本文正是围绕以上问题一一展开并试图回答的。目前,系统研究区域多维贫困及其空间格局的文献较少,尤其缺乏定量研究县域多维贫困及其空间格局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关于县域多维贫困测度及更进一步的分析方法有待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本文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基于马世骏院士的社会...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关键技术
    1.3 甘肃省概况
        1.3.1 甘肃省经济贫困程度与空间分布
        1.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3 生态环境概况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贫困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贫困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2.1.1 贫困理论的发展过程
        2.1.2 贫困的概念
        2.1.3 贫困的内涵
        2.1.4 贫困的类型
        2.1.5 贫困的外延
    2.2 多维贫困的测度与评价
        2.2.1 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2.2.2 贫困测度的方法及实证研究
    2.3 区域贫困的研究综述
        2.3.1 区域贫困状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2.3.2 区域贫困的类型划分
    2.4 扶贫政策与策略的研究综述
    2.5 研究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县域多维贫困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构建
    3.1 多维贫困理论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
        3.1.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3.1.2 恶性循环理论
        3.1.3 空间贫困理论
        3.1.4 资源贫困论
        3.1.5 人力资本论
        3.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7 精准扶贫理论
    3.2 多维贫困的概念与测度方法
        3.2.1 “多维贫困”的概念
        3.2.2 “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
    3.3 县域多维贫困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构建
        3.3.1 县域多维贫困的概念和内涵
        3.3.2 县域多维贫困理论的研究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测度
    4.1 县域经济贫困测度
        4.1.1 经济贫困及其评价指标
        4.1.2 经济贫困测度方法
        4.1.3 经济贫困测度的结果分析
    4.2 县域社会贫困测度
        4.2.1 社会贫困及其评价指标
        4.2.2 社会贫困测度方法
        4.2.3 社会贫困测度结果分析
    4.3 县域生态贫困测度
        4.3.1 生态贫困及其评价指标
        4.3.2 生态贫困测度方法
        4.3.3 生态贫困测度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县域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
    5.1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涵义及作用机理
        5.1.1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涵义
        5.1.2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5.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5.2.1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设计
        5.2.2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方法
    5.3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5.3.1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分布
        5.3.2 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贫困系统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三维空间的贫困类型划分及减贫对策建议
    6.1 基于三维空间的贫困类型划分的思路与方法
        6.1.1 基于三维空间的贫困类型划分的思路
        6.1.2 基于三维空间的贫困类型划分的方法
    6.2 县域多维贫困的类型划分
        6.2.1 县域多维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总体特征分析
        6.2.2 基于类型划分的贫困县多维贫困系统内部耦合协调性分析
    6.3 差别化减贫对策的提出
        6.3.1 “经济”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2 “社会”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3 “生态”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4 “经济-社会”双维度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5 “经济-生态”双维度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6 “社会-生态”双维度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3.7 “经济-社会-生态”综合贫困型县区的减贫对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的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7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7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