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从地方性实践到全球性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24 12:21
<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旋律。虽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但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关系改变的背后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巨大冲击。一个长期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之中并具有优越感的文明,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史无前例的心理震撼与文化价值以及政治体制频繁遭遇危机的根源。这一冲击折射出了繁荣与落后、富饶与贫困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二元对立景观。虽然任何一个独立的经济社会体系都存在客观的贫困,
【文章来源】:文化纵横.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减贫:地方性实践的内涵
(一)农业发展驱动下的大规模减贫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下的持续减贫
(三)应对快速转型负面效应的超常规减贫实践
二、中国减贫:全球性的意义
(一)为什么中国减贫具有全球性意义?
(二)中国减贫的全球性意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脱贫: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J]. 李小云,吴一凡,武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J]. 李小云,徐进,于乐荣. 社会学研究. 2018(06)
[3]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J]. 汪三贵,刘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300642
【文章来源】:文化纵横.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减贫:地方性实践的内涵
(一)农业发展驱动下的大规模减贫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下的持续减贫
(三)应对快速转型负面效应的超常规减贫实践
二、中国减贫:全球性的意义
(一)为什么中国减贫具有全球性意义?
(二)中国减贫的全球性意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脱贫: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J]. 李小云,吴一凡,武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J]. 李小云,徐进,于乐荣. 社会学研究. 2018(06)
[3]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J]. 汪三贵,刘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300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0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