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9:21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步放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限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劳动力快速流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这一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可能会带来城市拥挤效应,甚至为城市建设、治安管理都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也有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允许劳动力在各区域之间自由转移的背景之下,劳动力必然会偏向于向经济生产活动较为发达的区域转移,由于劳动力是经济要素之一,所以会出现发达地区经济更发达,而落后地区经济仍将衰退的现象,区域经济差距继续加大。其实,从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国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对2008年-201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转移数量、转移区域、就业行业、转移劳动力收入等。(二)采用面板模型,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各省经济整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各省经济总量细分为农业经济分量与非农业经济分量,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各省农业部门经济、非农业部门经济的影响。结论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从事非农业生产,对非农业部门经济具...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协调性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比增速图

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比重


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图

地域分布,劳动力转移,比重,农村劳动力


示住户中外出劳动力;X2 表示举家外出农村劳动力图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比增速图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及其变化分析从表 2.1 数据可以看出,自 2011 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全面的掌握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本节对 2008 年以来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分布及流向变化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显著变化:从东、中、西部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看,东部经济区吸纳的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呈波浪形向上波动,2008-2010 年增幅较大,而 2010-2015 年增幅较小。中、西部经济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并且近年来这些经济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更强。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有向省内乡外转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王桂新,潘泽瀚,陆燕秋.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5)
[2]反思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五种偏向[J]. 辜胜阻,杨威.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3)
[3]山西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J]. 樊明方,王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S1)
[4]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5]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岳书敬,刘朝明.  经济研究. 2006(04)
[6]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若干新特点[J]. 杨云彦.  南方人口. 2004(03)
[7]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J]. 朱乾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4)
[8]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 薛军民.  财经研究. 2003(04)
[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J]. 王桂新.  人口与经济. 2000(03)
[10]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 李实,赵人伟.  经济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308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08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