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测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7 16:40
  通过构建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理论模型,分析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程度排序,以期发现中国农民产生与发展粮食积极性的特有规律,为提高农民粮食积极性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对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产生关键性积极作用,农民粮食生产经营决策行为特征类似于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根据粮食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类指标决定是否开展粮食生产经营。基于此,提出推进建设具有强大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粮食产业体系,以利于形成具有长期稳定利好期望的国内粮食收购市场,至少在口粮方面长期实施以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测度分析


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

积极性,粮食,农民,理论模型


综上,生产者工作积极性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定心理状态,反之,通过外在行为状态判断,可见内在心理状态。据此提出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理论模型(见图1)。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双重特征。主观性特征是指生产积极性是在特定主观动机作用下的一种精神状态;客观性特征是指生产积极性水平会在生产者实际生产活动及实际效果方面呈现。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对粮食生产发生作用机理应是生产积极性的主观意愿通过实际生产行为呈现,生产积极性主观意愿越强,生产者实际生产行为就越主动且更有效,而生产行为取得的实际生产效果则以客观可见形式展现生产积极性水平。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组成结构呈现“主观意愿——实际行动——实际效果”的依次递进关系,三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可利用体现农民粮食生产主观意愿、生产行为表现和实际效果的数据指标测度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预期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修正的Nerlove模型的实证研究[J]. 彭长生,王全忠,李光泗,钟钰.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7)
[2]“保险+期货”试点可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吗?——基于农户参与意愿中介效应与政府补贴满意度调节效应的分析[J]. 方蕊,安毅,刘文超.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6)
[3]农业补贴类型、农业生产及农户行为的理论分析[J]. 周静,曾福生,张明霞.  农业技术经济. 2019(05)
[4]当前“三农”研究的十大前沿课题[J]. 魏后凯.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4)
[5]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两市的调查[J]. 韩成英,齐振宏,朱萌.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2)
[6]粮食直补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J]. 周振,谭智心,钟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7]农业补贴制度的历史轨迹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联度[J]. 谭智心,周振.  改革. 2014(01)
[8]陕西关中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研究[J]. 杨佳良,庞念伟,孙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13(06)
[9]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J]. 邓大才.  学术月刊. 2013(03)
[10]新生代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测量研究[J]. 冯江平,李媛媛,陈虹,张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本文编号:334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4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