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目标视角下生态补偿减贫资金缺口——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7 21:01
扶贫资金支持是我国长期减贫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保底性和靶向性,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构建生态补偿减贫差额模型,探究异质性目标导向下生态补偿减贫资金缺口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现行脱贫标准(2300元/人/年,2010年不变价)导向下,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的生态补偿资金缺口为1.03亿元/年,主要集中在洛塘、车拉等深度贫困片区;在2018年脱贫标准(3800元/人/年)导向下,生态补偿资金缺口为4.04亿元/年,其中36%的贫困片区生态补偿脱贫资金缺口高于核心区均值0.16亿元/年。2020年后,生态补偿减贫最大资金缺口为51.89亿元/年,其中40%的片区生态补偿减贫最大资金缺口高于核心区均值2.08亿元/年。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贫困核心区25个片区空间分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贫困片区)
各类收支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贫困区建档数据库。本次农户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形式。2018年由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对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25个片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每个片区随机选取1-3个行政村,平均调查20户,共调查农户505户,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气象和土壤数据等。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为了克服单年数据的低代表性,2018年的气象数据采用2016-2018年的平均值,潜在蒸发数据计算采用彭曼模型;土壤数据来源于世界土壤数据库。模型中的空间数据分辨率为30m。1.2 研究方法
按照2018年脱贫标准,贫困核心区脱贫生态补偿差额为4.04亿元/年,人均脱贫生态补偿差额是990元/人/年。25个片区的脱贫生态补偿差额相比,洛塘片区最大,为7878.15万元/年。表明洛塘片区的生态补偿脱贫需求大。究其原因,该片区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寒阴湿、深山林缘地区,药材、花椒等特色农业发展受气候条件限制大,农户生产资料持续供给能力差,家庭现金收入少,加之片区贫困人口较多。其次是大滩、车拉和白河片区,脱贫生态补偿差额分别为3609.77、3555.80和3305.61万元/年。豆坪和二郎片区的脱贫生态补偿差额相对较小,分别为136.03、190.76万元/年。究其原因,虽二郎片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入不高,但67%的家庭选择外出打工,相对较高的打工收入降低了脱贫生态补偿差额。豆坪片区退耕还林面积较大,家庭打工收入和退耕补偿相对可观,加之贫困人口相对较少,脱贫生态补偿需求相对较小。图4 不同净收益片区的机会成本、脱贫及减贫最大生态补偿差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环境经济核算研究[J]. 蒋洪强,马国霞,吴文俊,张静,王金南,高月明,杨勇.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5)
[2]近30年来耕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启示[J].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 地理研究. 2020(04)
[3]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J]. 罗良清,平卫英. 管理世界. 2020(02)
[4]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J]. 黄征学,高国力,滕飞,潘彪,宋建军,李爱民.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9)
[5]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研究: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J]. 郭劲光,俎邵静,邓韬.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7)
[6]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分析框架:补偿主体视角[J]. 郑云辰,葛颜祥,接玉梅,张化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7]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生态管护岗位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两县的调查数据[J]. 吴乐,覃肖良,靳乐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8]贫困山区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及比较评估[J]. 朱冬亮,殷文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9]生态补偿政策与减贫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J]. 廖文梅,童婷,彭泰中,李道和. 林业经济. 2019(06)
[10]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曾凡超,刘子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5)
本文编号:3348488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贫困核心区25个片区空间分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贫困片区)
各类收支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贫困区建档数据库。本次农户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形式。2018年由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对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25个片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每个片区随机选取1-3个行政村,平均调查20户,共调查农户505户,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气象和土壤数据等。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为了克服单年数据的低代表性,2018年的气象数据采用2016-2018年的平均值,潜在蒸发数据计算采用彭曼模型;土壤数据来源于世界土壤数据库。模型中的空间数据分辨率为30m。1.2 研究方法
按照2018年脱贫标准,贫困核心区脱贫生态补偿差额为4.04亿元/年,人均脱贫生态补偿差额是990元/人/年。25个片区的脱贫生态补偿差额相比,洛塘片区最大,为7878.15万元/年。表明洛塘片区的生态补偿脱贫需求大。究其原因,该片区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寒阴湿、深山林缘地区,药材、花椒等特色农业发展受气候条件限制大,农户生产资料持续供给能力差,家庭现金收入少,加之片区贫困人口较多。其次是大滩、车拉和白河片区,脱贫生态补偿差额分别为3609.77、3555.80和3305.61万元/年。豆坪和二郎片区的脱贫生态补偿差额相对较小,分别为136.03、190.76万元/年。究其原因,虽二郎片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入不高,但67%的家庭选择外出打工,相对较高的打工收入降低了脱贫生态补偿差额。豆坪片区退耕还林面积较大,家庭打工收入和退耕补偿相对可观,加之贫困人口相对较少,脱贫生态补偿需求相对较小。图4 不同净收益片区的机会成本、脱贫及减贫最大生态补偿差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环境经济核算研究[J]. 蒋洪强,马国霞,吴文俊,张静,王金南,高月明,杨勇.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5)
[2]近30年来耕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启示[J].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 地理研究. 2020(04)
[3]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J]. 罗良清,平卫英. 管理世界. 2020(02)
[4]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J]. 黄征学,高国力,滕飞,潘彪,宋建军,李爱民.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9)
[5]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研究: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J]. 郭劲光,俎邵静,邓韬.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7)
[6]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分析框架:补偿主体视角[J]. 郑云辰,葛颜祥,接玉梅,张化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7]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生态管护岗位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两县的调查数据[J]. 吴乐,覃肖良,靳乐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8]贫困山区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及比较评估[J]. 朱冬亮,殷文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9]生态补偿政策与减贫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J]. 廖文梅,童婷,彭泰中,李道和. 林业经济. 2019(06)
[10]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曾凡超,刘子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5)
本文编号:3348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4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