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区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与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1-08-19 17:47
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安全与否,有赖于特定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对外部压力的响应及协调能力,尤其是作为系统重要构成要素的人类生计活动的协调能力。云南藏区独具高原特征的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是藏民在高原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的适应性选择,他们通过对农林牧生产行为的合理安排和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人与环境的高度契合,保证了当地的社会生计和传统文化的持续兼容,进而维持了藏区生态安全的基本状态。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云南藏区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的环境基础
二、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的运行机理及文化特性
(一)农业垦殖及其文化特性
1. 藏民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满足了家庭所需的食用、饲用、出售等多种需求,维持着当地藏民的传统生活。
2. 特殊的种植结构是藏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要素,在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3. 藏民选择种植的每一种农作物都以满足家庭的综合收益为原则,收益的最大化是为了保证其社会生活的核心——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能够正常存续。
(二)畜牧业经营及其文化特性
1. 轮牧制度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农林牧互融互惠。
3. 牲畜饲养的规模、种类跟藏族家庭的劳动力结构相关。
4. 畜牧业是维持滇西北藏族传统生活的重要元素,具有多重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
(三)林业资源的利用及其文化特性
1. 与农牧活动时间相协调,按照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季节性获取林业资源。
2. 通过引种驯化,对某些稀缺、重要的或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植物进行家化栽培,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
3. 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寄寓着深刻的藏文化内涵,是维系藏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三、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与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四、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方法构想[J]. 张智光. 生态学报. 2013(04)
[2]略论藏族农耕民俗的生态文化学意蕴[J]. 史云峰. 西藏研究. 2010(04)
[3]对生态安全的全面解读[J].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跟踪”课题组,丁丁. 经济研究参考. 2007(13)
[4]滇西北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 万晔,司徒群,李子海. 水土保持通报. 2003(05)
[5]云南藏区农户经济行为分析[J]. 绒巴扎西. 云南社会科学. 1996(01)
本文编号:3351859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云南藏区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的环境基础
二、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的运行机理及文化特性
(一)农业垦殖及其文化特性
1. 藏民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满足了家庭所需的食用、饲用、出售等多种需求,维持着当地藏民的传统生活。
2. 特殊的种植结构是藏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要素,在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3. 藏民选择种植的每一种农作物都以满足家庭的综合收益为原则,收益的最大化是为了保证其社会生活的核心——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能够正常存续。
(二)畜牧业经营及其文化特性
1. 轮牧制度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农林牧互融互惠。
3. 牲畜饲养的规模、种类跟藏族家庭的劳动力结构相关。
4. 畜牧业是维持滇西北藏族传统生活的重要元素,具有多重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
(三)林业资源的利用及其文化特性
1. 与农牧活动时间相协调,按照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季节性获取林业资源。
2. 通过引种驯化,对某些稀缺、重要的或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植物进行家化栽培,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
3. 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寄寓着深刻的藏文化内涵,是维系藏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三、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与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四、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方法构想[J]. 张智光. 生态学报. 2013(04)
[2]略论藏族农耕民俗的生态文化学意蕴[J]. 史云峰. 西藏研究. 2010(04)
[3]对生态安全的全面解读[J].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跟踪”课题组,丁丁. 经济研究参考. 2007(13)
[4]滇西北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 万晔,司徒群,李子海. 水土保持通报. 2003(05)
[5]云南藏区农户经济行为分析[J]. 绒巴扎西. 云南社会科学. 1996(01)
本文编号:335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5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