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2 17:59
农村贫困问题由来已久,随着研究的深入,农村扶贫中阻碍良性政民互动形成的先天缺陷开始显露出来。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较之其他类型的互动,涉及到民众和政府两个利益主体,在互动碰撞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吻合的成效和影响调和的不稳定因素。系统的理论研究便于发现其中问题,有利于良性政民互动关系的维系,更进一步讲有利于向政民协同治理方式迈进、提升政府信任度、构建服务型政府,也便于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问题的缓解,减少政策执行中由于互动不足引起的偏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借助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以六盘水市农村扶贫的“三变”改革为案例探讨政府在农村扶贫中与民众的互动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以宣传为引线的思维互动、以项目为承载的帮扶互动、以网络为平台的现代互动、以党团为引领的组织互动方式,在压力型体制下各级政府所受控制与奖惩激励方式的诱导同贫困户对自身利益的趋向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细微的关联点。这一互动关系成效表现为产业项目引入贫困户收入增加、农民工回流,显著的成效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政府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提升。但鉴于个人利益偏好,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期望偏差,政府与...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善治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民参与理论
2.3 基础理论的研究启示
2.3.1 善治理论与政府贫困治理
2.3.2 扶贫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2.3.3 扶贫中的民众参与
2.3.4 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互动发展
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实践
3.1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实践
3.1.1 “三变”改革实践背景
3.1.2 “三变”改革的内容
3.1.3 “三变”改革的目标
3.2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过程
3.2.1 积极筹备与怀疑观望
3.2.2 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3.2.3 交流共享阶段
3.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方式
3.3.1 以宣传为引线的思维互动
3.3.2 以项目为承载的帮扶互动
3.3.3 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互动
3.3.4 以党团为引领的组织互动
4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行为及效果分析
4.1 乡镇农村扶贫政民互动行为产生根源
4.1.1 扶贫治理模式下的控制与奖惩激励
4.1.2 贫困户自身利益趋向
4.2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成效分析
4.2.1 农民工回流与产业项目收入提高
4.2.2 贫困观念转化
4.2.3 政府工作满意度提升
4.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问题分析
4.3.1 农民参与程度有待加深
4.3.2 互动式沟通中介和平台发展不充分
4.3.3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期望契合点较小
4.3.4 政府与民众互信有待提升
4.4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4.4.1 参与效力、行政效率与文化认知
4.4.2 个人利益的偏向性
4.4.3 解释方式与理解程度
4.4.4 组织背景与信息对称
5 农村扶贫中政民互动的发展方向
5.1 积极负责的公民和职业化公民培养
5.1.1 积极负责的公民
5.1.2 职业化公民
5.2 完善对话协商机制,加强政民沟通互信
5.2.1 权力与非权力方式融合下推进正式制度
5.2.2 村干部职业化稳固沟通中介
5.2.3 组建沟通互信网络
5.3 政府主导下的自身角色构建
5.3.1 使能者与行动者
5.3.2 教育者与顾问
5.3.3 服务计划者与提供者
5.4 政府回应模式的适当选取和整体机制构建
5.4.1 政府回应模式选取
5.4.2 政府整体回应机制构建
5.5 调动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参与积极性
5.5.1 以贫困危机感心态提高参与度
5.5.2 强激励与弱激励交叉进行
5.5.3 专业知识权威进行利益统合
5.6 深挖青年之力的互动连通轴作用
5.6.1 青年思想深化参与程度
5.6.2 青年行动丰富参与形式
5.7 基于善治理念的服务型政府打造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65075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善治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民参与理论
2.3 基础理论的研究启示
2.3.1 善治理论与政府贫困治理
2.3.2 扶贫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2.3.3 扶贫中的民众参与
2.3.4 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互动发展
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实践
3.1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实践
3.1.1 “三变”改革实践背景
3.1.2 “三变”改革的内容
3.1.3 “三变”改革的目标
3.2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过程
3.2.1 积极筹备与怀疑观望
3.2.2 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3.2.3 交流共享阶段
3.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中的政民互动方式
3.3.1 以宣传为引线的思维互动
3.3.2 以项目为承载的帮扶互动
3.3.3 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互动
3.3.4 以党团为引领的组织互动
4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行为及效果分析
4.1 乡镇农村扶贫政民互动行为产生根源
4.1.1 扶贫治理模式下的控制与奖惩激励
4.1.2 贫困户自身利益趋向
4.2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成效分析
4.2.1 农民工回流与产业项目收入提高
4.2.2 贫困观念转化
4.2.3 政府工作满意度提升
4.3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问题分析
4.3.1 农民参与程度有待加深
4.3.2 互动式沟通中介和平台发展不充分
4.3.3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期望契合点较小
4.3.4 政府与民众互信有待提升
4.4 六盘水市农村扶贫政民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4.4.1 参与效力、行政效率与文化认知
4.4.2 个人利益的偏向性
4.4.3 解释方式与理解程度
4.4.4 组织背景与信息对称
5 农村扶贫中政民互动的发展方向
5.1 积极负责的公民和职业化公民培养
5.1.1 积极负责的公民
5.1.2 职业化公民
5.2 完善对话协商机制,加强政民沟通互信
5.2.1 权力与非权力方式融合下推进正式制度
5.2.2 村干部职业化稳固沟通中介
5.2.3 组建沟通互信网络
5.3 政府主导下的自身角色构建
5.3.1 使能者与行动者
5.3.2 教育者与顾问
5.3.3 服务计划者与提供者
5.4 政府回应模式的适当选取和整体机制构建
5.4.1 政府回应模式选取
5.4.2 政府整体回应机制构建
5.5 调动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参与积极性
5.5.1 以贫困危机感心态提高参与度
5.5.2 强激励与弱激励交叉进行
5.5.3 专业知识权威进行利益统合
5.6 深挖青年之力的互动连通轴作用
5.6.1 青年思想深化参与程度
5.6.2 青年行动丰富参与形式
5.7 基于善治理念的服务型政府打造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6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6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