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集成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集成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互联网+农业”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户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成本及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手机开始逐渐进入普通农户家庭,农村手机的普及率逐年上升。移动农业电商平台、移动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天气及病虫害监测等新型涉农手机应用的出现及大规模推广及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也降低了农业信息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为了阐述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集成与应用机理,本文在分析农村手机使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手机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中的集成机理、在农业信息化中的集成机理、对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机理以及在农业创新扩散中的集成机理四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同时,基于对三省区19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手机使用视角下农业技术创新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信息传播途径,手机信息技术具有及时性、分众、低成本、普及率高和送达效率高的特征,很好的满足了农业信息传播的地域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需求,是当前我国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效率和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通道。但是,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泛滥与失真问题以及手机安全性问题需要引起农户以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2)手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提升传统人力资本,优化组织资本以及拓展社会资本的方式提升农户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存量,也可以在认知、兴趣、评价、试用和采用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同时,手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技术效率和提升规模效率的方式提升农户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手机信息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业科技、农业人员以及农村生活的信息化进程。(3)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产特征、农户手机使用特征对农户农业技术创新认知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农户生产特征对通过手机获取农业技术的认知影响最大,农户手机使用特征影响次之,农户家庭特征影响较小。同时,接受农业技术培训、较高文化水平和较高的农户兼业化程度也对通过手机获取的农业技术创新认知影响比较大。而家庭耕地面积和家庭人口数量等传统农业生产指标的影响较小。这也启示我们,政府应不断通过加大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受教育程度和鼓励农户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来提升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中的作用,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构建现代农业。
【关键词】:手机 信息技术 技术创新扩散 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7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16-17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18-19
- 1.6 本研究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基础20-24
- 2.1 集成理论与信息集成20
- 2.2 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20-21
- 2.3 农业信息化21-22
- 2.4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22-24
- 第三章 农户手机使用现状及应用案例24-39
- 3.1 农村手机使用现状24-30
- 3.1.1 农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量24-25
- 3.1.2 农村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25-27
- 3.1.3 农户信息获取与手机使用现状27-30
- 3.2 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30-31
- 3.3 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案例31-39
- 3.3.1 基于手机运营商的农业信息集成服务模式——以中国移动农信通为例32-35
- 3.3.2 基于手机第三方应用平台的农业电商平台服务模式——以“微农商”为例35-36
- 3.3.3 基于手机信息技术的农业专家系统运作机理——以“农管家”为例36-39
- 第四章 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集成机理39-47
- 4.1 手机信息技术对农户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的集成机理39-40
- 4.2 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中的集成机理40-42
- 4.3 手机信息技术对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机理42-43
- 4.4 手机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集成机理43-47
- 第五章 基于手机使用视角的农户农业技术创新认知分析47-58
- 5.1 研究假设47-49
- 5.1.1 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户农业技术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7-48
- 5.1.2 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农业技术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8
- 5.1.3 手机使用特征对农户农业技术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8-49
- 5.2 模型建立49-51
- 5.2.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49
- 5.2.2 模型变量选取及说明49-51
- 5.2.3 农户农业技术认知模型建立51
- 5.3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性统计51-53
- 5.4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53-54
- 5.4.1 问卷信度检验53
- 5.4.2 问卷效度检验53-54
- 5.5 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54
- 5.6 模型路径分析及主要结论54-58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58-61
- 6.1 结论58
- 6.2 政策建议58-60
- 6.2.1 政府角度59
- 6.2.2 农户角度59
- 6.2.3 手机运营商角度59-60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文凤;;公民手机信息安全问题探讨——由3·15晚会曝光安卓事件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5期
2 ;湖北举行“智慧农村产业通”手机信息服务平台启动仪式[J];硅谷;2013年19期
3 王一铮;;手机信息文化的社会功能[J];经济视角(下);2012年03期
4 邓红梅;李丽凯;;信息时代,,谁动了我的隐私[J];IT时代周刊;2008年08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兴;杜鹃;;手机信息界面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周为钢;董秀军;徐巍;郑晓凌;;基于手机信息的交通小区映射方法研究初探[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杰 徐兆荣;打击手机信息诈骗 电信部门应主动作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张毅 实习生 王梦佳 费李晶;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山西日报;2010年
3 毛涛涛;手机信息整合渐成趋势[N];北京商报;2007年
4 记者 文峰;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重庆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坤;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杨秀宇;吉林开通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N];人民邮电;2010年
7 记者 韩文德;青海开通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N];人民邮电;2010年
8 记者 杨钦;我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贵州政协报;2010年
9 通讯员 吴欣 记者 丁辉;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嘉兴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欣;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少川;基于智能手表的手机信息保护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贺茂斌;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集成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曹志芳;手机信息对部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孙志华;浅谈3G时代iPhone手机对手机信息设计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陈明艳;手机信息取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杜鹃;手机信息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马力;基于OMA数据同步协议的企业手机信息同步平台[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一铮;手机信息文化社会功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9 谷旭;基于3G网络的手机信息远程存储与交互平台[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手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集成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8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