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成长,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转变,这些变化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而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两权分离”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这些形势变化,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转变,这是规模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成长的必然要求。“三权分置”的产生不但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探索出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而且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权分置”通过对土地“还权赋能”,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激活了土地的财产性功能,是解决规模经营主体因缺乏抵押物造成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是独立于承包权的债权,除具有继受间接占有、自主有偿使用、全额农作物收益处置、相关政策补贴享受、土地征收地上物补偿权能外,还具有经发包方和承包方同意下的再流转与抵押权。利用土地流转下规模经营者的农地经营权的抵押权能,积极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就为解决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但是,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要清晰的土地产权关系、相关配套制度、法律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和发达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等条件。经过多年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当前在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具备这些条件,说明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在我国是可行的。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从2006年探索到现在,已在20多个省市试点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农户+金融机构”、“农户+农户+金融机构”、“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等多种抵押融资模式。在众多试点地区当中,成都市温江区开展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具有自身特色,为农地经营权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尽管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在实践中逐步开展,但大范围推广还存在土地权属不清晰、农地价值评估困难、农地经营权变现困难、缺乏法律保障等诸多制约因素,其运行还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必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的性质不能变,坚持土地农用性质和用途不能变,遵循自愿、互利、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为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进一步发展,要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制度设计,包括抵押人的条件、抵押物的范围、价值评估、抵押登记,抵押利率、期限、比例,抵押权债权的实现等。同时,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统一的农地产权评估系统、健全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风险机制等,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三权分置” 农地经营权 抵押融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8
- 一、国外文献综述12-14
- 二、国内文献综述14-18
-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结构和研究方法18-20
- 一、论文的结构18-19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19-20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20-22
- 一、主要创新点20-21
- 二、论文的不足21-22
- 第二章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三权分置”22-34
- 第一节 建国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22-25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所有、农民使用的土地产权制度22-23
- 二、合作化时期农民和集体共同占有农地产权23
- 三、人民公社时期“公有公用”的农村产权制度23-24
-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两权分离”的农地产权制度24
- 五、“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转变的过渡时期24-25
- 第二节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产生的动因25-27
- 一、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25-26
- 二、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强大拉力26
-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26-27
- 四、国家政策支持的外在作用力27
- 第三节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内涵特征及创新性意义27-34
- 一、农地“三权分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27-29
- 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特征29-30
- 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创新意义30-32
- 四、“三权分置”下的农地经营权属性和权能32-34
- 第三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理论认识与可行性分析34-45
- 第一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理论认识34-37
- 一、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定义与特殊性34-36
- 二、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构成要素36-37
-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各方行为37-40
- 一、抵押人的行为分析37-38
- 二、抵押权人的行为分析38-40
- 三、政府的行为分析40
- 第三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可行性分析40-45
- 一、土地产权关系明晰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程度40-41
- 二、农地经经营权抵押的法律认可程度41-42
- 三、农民对土地依赖性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42
-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42-43
- 五、农地经营权评估与流转市场发达程度43-44
- 六、政府对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支持程度44-45
- 第四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案例分析45-61
- 第一节 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状况45-50
- 第二节 “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案例分析——以温江区为例50-56
- 一、温江区概况50-51
- 二、温江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主要做法51-54
- 三、温江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的典型案例分析——郭式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4-55
- 四、温江区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评价55-56
- 第三节 当前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可能风险56-61
- 一、当前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57-59
- 二、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存在的可能风险59-61
- 第五章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设计61-70
- 第一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原则61-62
-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人的条件62-64
- 第三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物的效力、价值评估及登记64-66
- 一、农地经营权抵押标的物的效力范围64-65
- 二、农地经营权抵押价值评估65
- 三、农地经营权抵押权登记65-66
- 第四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利率、期限、比例的设定66-68
- 一、农地经营权抵押利率的设定66
- 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期限的设定66-67
- 三、农地经营权抵押比例的设定67-68
- 第五节 农地经营抵押权债权的实现68-70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70-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君锋;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回顾与启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邵书慧;;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经济学思考——基于荆州市农地经营现状的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褚伟强;;浅析较发达地区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许芳;;农地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决策意愿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3年05期
5 王诚德;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农地经营制度变迁——关于家庭小规模农地经营制度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0年05期
6 于长胜;;工商企业介入农地经营的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3年31期
7 许方;;农地经营权集中模式的减贫效应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8 赵冈;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02期
9 朱雪欣,雷国平;黑龙江省农地经营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2期
10 王龙;;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艳华;吴英;;推进我国农地经营集约化[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力;李蕙岚;;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地经营模式创新的关联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3 陈秧分;刘彦随;王介勇;;东部沿海地区农户非农就业的农地经营行为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魏;;浅论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林远 蔡颖 周勉 白田田;农地经营权抵押试点进深水区[N];经济参考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果;成都探路农地经营权抵押 风险把控仍待完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3 记者 林远 张莫;宜信拟试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N];经济参考报;2014年
4 记者 王懿;首款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试水[N];上海金融报;2013年
5 陈宇峰;我们要走的改革路,还有多长?[N];财经时报;2007年
6 记者 林远 刘海;四川首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定[N];经济参考报;2014年
7 翁仕友;农地经营权抵押是大方向[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记者 刘莉;温江122.53亩农地经营权获贷62万[N];四川日报;2014年
9 张华;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科学探索[N];宁波日报;2008年
10 湘潭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靖祥;规模化农业应有中国式选择[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向敏;不同资源依赖情境下农民对农地经营制度认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孙全亮;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莉;农地经营权流转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廖洋;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平;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利益调节机制构建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
4 白冰;昌图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调查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世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的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李漫;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农地转出户福利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董晓;“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郭秀兰;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李思冉;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丹丹;滕州市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5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2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