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效益和规模优势的广西水稻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成本效益和规模优势的广西水稻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与外省水稻产业发展对比,并对广西各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水稻产值指标)及趋势进行分析,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约化与生产绩效高优化特征,重点建立广西水稻产业发展规模优势指数模型与经济效益比较模型,并分析其空间聚集演变趋势,总结出广西水稻产业发展规律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水稻产业效率优势明显处于劣势,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较水平;在成本与收益方面,劳动力成本与物质成本的上涨成为了广西籼稻总成本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产出的提高仍然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早籼稻净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整体利润不高,效益较差;晚籼稻的平均售价与利润与比早籼要高,但商品率较低。在规模优势方面,从整体看,广西水稻产业发展产量与播种面积呈缓慢下降趋势,广西各市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并且聚集力度近年来呈现不断加强趋势;南宁、钦州、来宾形成高高聚集中心,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形成低低聚集中心;但是北海市一直处于低高聚集的空间负相关状态,高高聚集中心空间溢出效应、拉动作用却不明显。政策建议:在政府方面,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籼稻效益;提高玉林、梧州优质水稻规模种植比例,形成产业增长极点;建设晚籼稻高产区,提高商品率。在产业发展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利润水平;突出桂东南水稻主导产业,提高空间互动水平,发挥规模优势;研发精深加工技术,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边际效益。在农民方面,积极参加科技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积极加入当地合作社,扩大规模优势,降低生产风险。
【关键词】:广西 水稻 规模优势 成本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2
- 1.1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1 国内外关于水稻产业发展与空间规模分布研究进展13-16
- 1.3.2 国内外关于水稻科技与种业发展研究进展16-18
- 1.3.3 国内外关于水稻播种技术与机械化研究进展18-19
- 1.3.4 文献评述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1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1.4.3 技术路线21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21-22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22-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22-23
- 2.1.1 规模优势22
- 2.1.2 产业22
- 2.1.3 农业产业化22-23
- 2.2 相关理论基础23-25
- 2.2.1 比较优势理论23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23-24
- 2.2.3 产业聚集理论24-25
- 3 广西水稻产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25-31
- 3.1 广西水稻产业发展历程25-26
- 3.2 广西水稻产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26-30
- 3.2.1 水稻产量对比分析26-27
- 3.2.2 水稻播种面积对比分析27-29
- 3.2.3 水稻单产对比分析29-30
- 3.3 小结30-31
- 4 广西水稻产业成本效益分析31-37
- 4.1 水稻产业成本效益对比分析31-36
- 4.1.1 早籼稻成本分析31-32
- 4.1.2 早籼稻收益分析32-33
- 4.1.3 晚籼稻成本分析33-34
- 4.1.4 晚籼稻收益分析34-36
- 4.2 小结36-37
- 5 广西水稻产业规模优势变化分析37-51
- 5.1 广西水稻产业规模优势变化分析37-44
- 5.1.1 水稻区域种植规模空间演变分析37-41
- 5.1.2 广西水稻产业规模优势指数模型构建41-42
- 5.1.3 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总体分析42
- 5.1.4 各地市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42-43
- 5.1.5 广西水稻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空间分布43-44
- 5.2 广西水稻产业规模优势指数空间集聚分析44-50
- 5.2.1 空间相关性指数模型的构建44-47
- 5.2.2 Moran's l局部自相关分析47-50
- 5.3 小结50-51
- 6 政策建议51-55
- 6.1 在政府方面51-52
- 6.1.1 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籼稻效益51
- 6.1.2 提高玉林、梧州优质水稻规模种植比例,形成产业增长极点51-52
- 6.1.3 建设晚籼稻高产区,提高商品率52
- 6.2 在产业发展方面52-54
- 6.2.1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利润水平52-53
- 6.2.2 突出桂东南水稻主导产业,提高空间互动水平,发挥规模优势53
- 6.2.3 研发精深加工技术,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边际效益53-54
- 6.3 在农民方面54-55
- 6.3.1 积极参加科技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54
- 6.3.2 积极加入当地合作社,扩大规模优势,降低生产风险54-55
- 7 结论与展望55-57
- 7.1 结论55-56
- 7.2 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秀荣,姚福新,刘霞,袁兆华;纵观世界直播的迅速发展 辽宁应走传统的移栽之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1999年02期
2 周行;韦善富;毛昌祥;陈成斌;;巴基斯坦的水稻生产概况[J];世界农业;2007年04期
3 高明国;;水稻直播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湖南、湖北6县(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23期
4 陈风波;马志雄;陈培勇;;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四个省的调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3期
5 沈德杏;徐瑜;;江西省水稻生产中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6 黄代金;宋发菊;张其蓉;夏东崛;;几内亚比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1期
7 ;日本开发普及农业技术新动向[J];世界农业;1998年05期
8 ;中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知识大赛试题[J];河南农业;1994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迅邋通讯员 郭金城 李晓云;我市推行水稻直播技术[N];咸宁日报;2008年
2 吕婷玉;兰桥乡推广水稻直播技术[N];蚌埠日报;2008年
3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阮冲;通山推广水稻直播技术[N];咸宁日报;2009年
4 车莹邋记者 朱玉龙 首席记者 孟铁;推广水稻覆土直播[N];鞍山日报 ;2007年
5 当涂县农业委员会;让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水稻致富[N];农民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张永胜 张炳;荆头山涌现跨区觅田创收潮[N];黄石日报;2012年
7 通讯员孙雷;应城科技下乡促农增产增收[N];孝感日报;2011年
8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推广处邋提供;灾后恢复生产 水稻抢种技术要点[N];农民日报;2008年
9 高菲邋王建君;我区农作物笑对反常低温[N];宁夏日报;2007年
10 ;北方水稻种子包衣机械直播增产技术[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桃;基于成本效益和规模优势的广西水稻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韩娟英;迷你型高锌营养水稻“粒粒滋”配套栽培技术与产业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勇军;AN-PSJ01型水稻盘育秧用土处理机的优化设计[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4 田水秀;不同调控元件对外源epsps基因在水稻中功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陈庆根;稻农对稻作生产技术需求优先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25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2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