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6:04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法 收敛性


【摘要】:河南省粮食产量自2003年以来实现十二连增,对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产量增长率在近几年却逐年降低,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增长是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手段,对产量能否持续稳定增加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以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TFP为研究主线,在综合分析粮食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粮食TFP的时间及空间演变、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度、自身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以掌握河南省粮食TFP增长的规律及特征,为以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粮食TFP进而促进粮食产量持续提高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包括:第一,从粮食产量变迁、要素投入、要素单要素生产率、粮食生产成本收益、粮食生产条件五个方面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二,运用DEAMalmquist法对粮食TFP进行测算,了解其时间及空间演变,发现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TFP年际增长2.6%,技术进步(TP,technical progress)为TFP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TE,technical efficiency)对TFP贡献为负;第三,通过粮食TFP对产量增长的贡献效应进行评价发现,要素投入的增加仍是河南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增长源泉,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往往伴随TFP贡献的大幅度提升,粮食TFP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阶段性特征明显;第四,借助于新古典经济理论对各地市TE、TP及TFP进行收敛性检验,发现三者都同时存在δ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说明三者在各地市之间的差异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但差异仍旧存在,各地市会逐渐向自身的稳态水平发展;第五,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TFP的内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制度变量对TE、TP、TFP有正方向影响,研发投入对TE、TP有正方向影响,但对TFP的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减弱,人力资本存量对TE的影响为负,对TP、TFP的影响为正;通过粮食TFP外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城镇化水平对TE、TP、TFP的影响为正,农业结构调整程度对TE、TP、TFP的影响为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TE作用为负,但并不显著,对TP、TFP作用为正。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主要从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促进技术创新进步、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实现、维持粮农种粮积极性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法 收敛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目录】:
  • 致谢4-7
  • 摘要7-8
  • 1 引言8-11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方法9
  • 1.4 研究内容9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9-11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1-17
  • 2.1 文献综述11-14
  • 2.1.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2.1.2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2.1.3 国内外文献评述14
  • 2.2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2.1 粮食14
  • 2.2.2 全要素生产率14-15
  • 2.3 相关理论15-17
  • 2.3.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5
  • 2.3.2 内生增长理论15-17
  • 3 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分析17-23
  • 3.1 河南省粮食产量变迁情况分析17-18
  • 3.2 粮食生产中要素投入情况分析18
  • 3.3 各项投入单要素生产率分析18-19
  • 3.4 河南省粮食成本收益分析19-21
  • 3.4.1 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分析19-21
  • 3.4.2 河南省粮食生产收益分析21
  • 3.5 河南省粮食生产条件分析21-23
  • 3.5.1 粮食生产自然条件分析21-22
  • 3.5.2 粮食生产技术条件分析22-23
  • 4 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23-31
  • 4.1 DEA-Malmquist模型简介及变量界定23-24
  • 4.1.1 DEA-Malmquist模型简介23-24
  • 4.1.2 变量界定24
  • 4.2 河南省粮食TFP增长总体评价24-26
  • 4.2.1 河南省粮食TFP增长年际变动分析24-25
  • 4.2.2 河南省粮食TFP增长区域分析25-26
  • 4.3 粮食TFP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升的贡献评价26-28
  • 4.3.1 粮食TFP对产量增长贡献的总体分析26-27
  • 4.3.2 粮食TFP对产量增长贡献的区域分析27-28
  • 4.4 河南省粮食TFP及其分解指数的收敛性分析28-31
  • 4.4.1 TFP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δ收敛分析28-29
  • 4.4.2 TFP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绝对β收敛分析29
  • 4.4.3 TFP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条件β收敛分析29-30
  • 4.4.4 收敛性分析结论及启示30-31
  • 5 河南省粮食TFP的影响因素分析31-35
  • 5.1 河南省粮食TFP的内生影响因素分析31-33
  • 5.1.1 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31-32
  • 5.1.2 实证分析32-33
  • 5.2 河南省粮食TFP的外生影响因素分析33-35
  • 5.2.1 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33
  • 5.2.2 实证分析33-35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35-38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35
  • 6.2 政策建议35-38
  • 6.2.1 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35-36
  • 6.2.2 促进粮食生产技术创新进步36
  • 6.2.3 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实现36-37
  • 6.2.4 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维持粮农种粮积极性37-38
  • 参考文献38-41
  • ABSTRACT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模;一种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纯利润生产率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年03期

2 张德霖;论生产率的内涵[J];生产力研究;1990年06期

3 张德霖;生产率的系统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0年12期

4 曲建君;;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杨丹;戴昌钧;;我国生产率研究的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6 熊鸿军;李再跃;陈香;;关于生产率研究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7 曾世宏;郑江淮;丁辉关;;国外服务业生产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8 王立成;牛勇平;;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9 潘丹;孔凡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分析——基于环境污染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10 马天乐;刘璨;;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J];林业经济;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海成;关注顾客导向的服务生产率[N];天津日报;2004年

2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丹;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晓华;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江;典型手性药物砌块酶促合成过程生产率强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桥;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申春骏;延边州耕种型农业机械效率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申婷;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叶良益;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莹莹;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卫平;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王建科;碳生产率改进空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孟令久;信息化影响我国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唯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欧阳婉桦;中国省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2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82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