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也开始重视了生态建设。林业是一个关乎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承担着林产品供应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其发展状况的好坏对生态经济建设各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择以中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在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以及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从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概况出发,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分为林业生态系统、林业经济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存在哪些优缺点,为我国未来的林业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一、二两章主要是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做相应的铺垫,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主要的核心章节是第三、四两章,是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做实证分析,第五章是在前一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核心内容如下所示:第三章主要是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指标的选取,介绍了指标的选取原则,分别从林业生态、经济方面选取基本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经过资料查找,找出相应的指标数据,然后是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法进行模型的介绍,为第四章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做铺垫。第四章主要是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做实证分析。本章在前两章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依据的指导之下,分别从林业生态、林业经济这两个方面,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做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从横向看,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不是很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林业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其他地区的林业生态经济状况比较差,还有待提升;从纵向看,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从2005~2014的十年里有了很大的提升,发展较为迅速,这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林业生态方面的发展却不是很明显,没有多大的提升,今后应该更加重视林业生态方面的发展。第五章主要是就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分别是从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缺陷方面给出结论,然后分别从林业生态、经济这两个层面给出相应配套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林业生态、经济这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不统一,林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较生态快很多,在今后的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的重视林业生态效益的建设,从而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 模糊综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一、研究背景9-11
- (一) 我国林业发展的演进9-10
- (二)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现状10-11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一) 研究目的11-12
- (二) 研究意义12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2-17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三) 研究现状述评16-17
- 四、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17-19
- (一) 研究内容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三)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8-19
- 五、创新点和不足19-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0-26
- 一、概念界定20-22
- (一) 林业20
- (二) 生态经济20-21
- (三) 林业生态经济21-22
- 二、理论基础22-24
- (一) 外部性理论22-23
-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23-24
- (三) 协调发展理论24
- 三、小结24-26
- 第三章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选择及模型介绍26-35
- 一、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选择26-31
- (一) 指标选取的原则26-27
- (二) 统计指标的选取27-28
- (三) 数据变量的选取及来源28-31
- (四)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思路31
- 二、模型的介绍31-34
- (一)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2-34
- (二) 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法34
- 三、小结34-35
- 第四章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35-52
- 一、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横向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5-46
- (一) 数据分析评价35-44
- (二) 分析评价结果44-46
- 二、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法46-50
- (一) 数据分析评价46-50
- (二) 分析评价结果50
- 三、小结50-52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2-56
- 一、结论52-54
- (一)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就52
- (二)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陷52-54
- 二、政策建议54-56
- (一) 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4
- (二) 促进林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4-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多金荣;张大红;;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综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年05期
2 叶凤;周铭;;发展竹业生态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竹业生态经济发展杭州宣言》发布[J];绿色中国;2009年23期
3 马传栋;;论我国的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J];生态经济;1987年02期
4 严安云,徐建农;加速推进安徽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乡镇经济;2005年02期
5 杜卫华;民族地区人口与生态经济发展初探——吉林延边朝鲜族与新疆维吾尔族民族比较[J];生态经济;2001年06期
6 李芬;刘凤兰;王继军;王云峰;;山西省生态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1期
7 马艳芹;黄国勤;;城乡结合部生态经济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2年05期
8 时正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生态经济;1987年06期
9 杨继平;;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J];林业经济;1999年01期
10 潘正良;叶必成;陈德传;林敏莉;严振旺;;浅谈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国;;关于加强广元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魏宜瑞;;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李宏;;有效保护开发经营利用资源加快推进林区生态经济发展[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安平;;山东省生态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金开好;朱园园;;生态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光明;;坚定地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论国内外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的有益经验其启示[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参考题目[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德刚;孙丽;谭勇华;杨义菊;王小波;;论海岛生态经济发展模式[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聂华林;杨敬宇;苏芳;;西北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张占军;和晋予;张文生;王永炎;;生态经济发展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研究[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苏小立 孟卫力 记者 刘兴华;武强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2 记者 赵乐 王胜男;敦化打好“城乡生态经济发展牌”[N];吉林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谷尚辉;美丽乡村讲述生态经济发展经[N];台州日报;2014年
4 王峰 牛正帅;科技创新为我市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N];张掖日报;2014年
5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 王敏;用法律规范生态经济发展[N];贵州日报;2014年
6 纪德平;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N];吉林日报;2000年
7 李松亮;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N];宜春日报;2006年
8 妥建国;肃南在京举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论证会[N];张掖日报;2009年
9 ;中国竹业生态经济发展杭州宣言[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中共民乐县委书记 余锋;不断夯实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石;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动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朝瑞;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石广义;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林美;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韩佳希;德国莱茵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我国长江生态经济发展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赵超;山西省长治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西绕甲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梅芳;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唐微;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冯倩;生态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赵明媚;促进安徽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4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1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