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古二乡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分析
本文关键词:越西县古二乡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分析
【摘要】:越西县古二乡地处川西南中山宽谷地貌,凉山州北部,自然条件复杂,而且现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低,农业灌溉、田间道路等工程急待建设,现有耕地生产效益低。为改善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新增耕地目标,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行研究区内土地整理,势在必行。本文以越西县古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吸取了国内外对土地整理规划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古二乡土地利用程度、耕地质量现状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全面了解越西县土地利用现和基础设施用地现状。利用数学分析法对研究区水资源供给平衡、土地适宜性、新增耕地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进行分析,进而深刻了解研究区基础条件。通过对研究区自然条件及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结合国内外土地整理模式,提出了研究区土地整理规划的理念和模式,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整理必要性分析、土地整理可行性分析结果,依据土地整理规划原则,制定了土地整理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平整工程规划、排水灌溉工程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美化工程规划。在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确保了土地整理对耕地质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土地整理前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经济效益增加明显:农业总产值达到177.6万元,增加率为12.95%,投入产出比减少了0.48%,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3.52%;社会效益明显:耕地新增率为7.99%,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率为25.18%,道路密度增加率为0.985%,粮食年产量增加了12.02%;生态效益增加突出:土地垦殖率为1.83%,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了1.84%,土地平整率为22.97%,灾害抵抗能力增强。通过综合效益分析计算得出此次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得分0.8423,社会效益得分0.5864,生态效益得分0.6759,综合效益得分0.7152。此次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不仅实行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关键词】: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 规划设计 效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5-17
- 1.5.1 研究方法15
- 1.5.2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研究区土地整理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17-21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7-19
- 2.1.1 土地整理17
- 2.1.2 土地整理规划17-18
- 2.1.3 土地适宜性18
- 2.1.4 土地利用程度18
- 2.1.5 耕地整理潜力18-19
- 2.2 相关理论基础19-21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
- 2.2.2 系统理论19-20
- 2.2.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20
- 2.2.4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20-21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21-31
- 3.1 区位概况21-24
- 3.1.1 区位交通21-22
- 3.1.2 自然条件22-24
- 3.2 土地利用现状24-29
- 3.2.1 土地利用程度27-28
- 3.2.2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28-29
- 3.3 基础设施现状29-31
- 3.3.1 交通条件29
- 3.3.2 排水灌溉设施29-31
- 第4章 研究区土地整理论证分析31-43
- 4.1 研究区基础条件分析31-39
- 4.1.1 研究区水资源平衡分析31-32
- 4.1.2 土地适宜性评价32-37
- 4.1.3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37-38
- 4.1.4 基础设施分析38-39
- 4.2 研究区开展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分析39-41
- 4.2.1 研究区土地利用率及农业生产条件分析39-40
- 4.2.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40
- 4.2.3 研究区耕地布局分析40
- 4.2.4 研究区耕地资源发展潜力现状40-41
- 4.3 研究区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41-43
- 4.3.1 土地整理规划符合其他规划的要求41
- 4.3.2 土地整理优势分析41-43
- 第5章 研究区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研究43-55
- 5.1 研究区土地整理的目标43
- 5.2 研究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原则43-44
- 5.2.1 因地制宜原则43
- 5.2.2 经济高效原则43
- 5.2.3 生态和谐原则43-44
- 5.2.4 社会接受原则44
- 5.3 研究区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模式44-46
- 5.3.1 规划设计的理念44-45
- 5.3.2 规划设计模式45-46
- 5.4 总体规划设计布局46-55
- 5.4.1 研究区框架问题识别及解决途径46
- 5.4.2 研究区土地整理规划方案46-49
- 5.4.3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49-50
- 5.4.4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50-52
- 5.4.5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52-54
- 5.4.6 宣传工程规划54-55
- 第6章 研究区土地整理后效益评价55-74
- 6.1 研究区耕地质量评价55-62
- 6.1.1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55
- 6.1.2 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55-57
- 6.1.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57-58
- 6.1.4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58
- 6.1.5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58-59
- 6.1.6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59-62
- 6.2 效益分析62-74
- 6.2.1 经济效益分析62-67
- 6.2.2 社会效益分析67-68
- 6.2.3 生态效益分析68-69
- 6.2.4 综合效益分析69-74
- 论文主要结论及认识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海君,吴次芳,贾化民;土地整理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与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渠霓;龚健;;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 熊华,姜武汉,詹长根,何建华;土地整理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5期
4 徐伟;孙孟浩;梁岳;;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沈阳年;;让“龙头”舞起来——有关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06期
6 沈阳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2期
7 于法展;李保杰;;丰县大沙河流域农户参与土地整理规划的探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贾明超;李满春;王宋辉;符海月;陈振杰;;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以韶山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9 张琪;张萍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标准田块确定方法以及农田整理工程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10 刘兆胜;徐伟;梁岳;;浅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孔文君;沈兵明;陈开朝;;土地整理规划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研究[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李天阁;张雷;王争艳;李刚;潘元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研究——以开封县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4 唐燕;杨皋伶;李陶;;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志英;高洁;;实施土地整理规划确保耕地动态平衡[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孝成;周志跃;;MAPINFO软件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娟;喻光明;;基于GIS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系统[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胡小芳 严金明 陈子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提倡因地制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大亮 沈燕;万亩良田惠万余农民[N];扬州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胡卫东 记者 钟小令;我市计划5年完成27万亩烟田整理[N];永州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健华;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立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刘硕;越西县古二乡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郑慧敏;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于法展;农户参与土地整理规划项目的探索[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甄巧莲;可拓优度评价法在土地整理规划方案优选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6 白雪华;城市土地整理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魏欣;矿区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胡秀丽;基于GIS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5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1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