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7-27 09:15

摘要:以枣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模拟高温胁迫对其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温胁迫下,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有上升的趋势,且胁迫时间越久,电解质渗透率上升的越高;叶片内丙二醛的变化趋势与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趋势相似,胁迫时间越久,胁迫温度越高,丙二醛的含量越高。
  Effect of Heat Stress on Physiological Index of Jujube
  TIAN Cai-ping1,YAO Yan-tao2
  (1.Forestry Station ,Taigu Forestry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 ,Taigu, Shanxi 030800, China;2. Forestry Institut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Shanxi 030801,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material was Jujube seedlings, the impact of heat stress on RWC,Electrolyte leakage and MD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t stres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WC; electrolyte leakage of heat stress had upward trend, the long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the higher electrolyte leakage; MDA and electrolyte leakage was similar, the longer and higher temperature stress, the higher content MDA.
  
  枣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树种之一。目前,有关枣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果实储藏、组织培养以及盐胁迫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等方面,而关于高温胁迫生理、抗旱性鉴定和遗传改良的报道较少[1-4]。在中国,易受到高温胁迫侵扰的地区分布较广,所以,研究枣树在高温胁迫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枣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模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枣树幼苗细胞内叶片含水量、POD、丙二醛、脯氨酸的变化趋势,为高温条件下各地区枣种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取长势一致的1年生营养苗,消毒洗净之后,于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笔耕文化传播,并用AP9500D潜水泵每天通气1 h。温棚条件均为:温度22~35 ℃,相对湿度65%~75%,选用自然光照并用遮阴网遮阴。
  1.2方法
  1.2.1试验处理 取在培养液中培养5 d的1年生苗分别置于4个不同的恒温培养箱中,恒温培养箱温度分别设置为20,25,30,35 ℃。在恒温培养箱中模拟高温胁迫处理48 h,以20 ℃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叶片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重复3次。
  1.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参考张志良[5]的方法测定;细胞膜相对透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丙二醛测定采用三氯乙酸-硫代巴比妥酸法。
  
  2结果与分析
  
  2.1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25 ℃处理的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幅度不显著,但30 ℃和35 ℃处理后,电解质渗透率变化明显,其中,在35 ℃处理下的枣树幼苗,其电解质渗透率由开始的20%上升至60%以上。30 ℃处理下的枣树幼苗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也高于对照组。可见,高温对枣树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2.2模拟高温胁迫对枣树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看出,丙二醛随着温度胁迫的上升,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温度胁迫处理的时间越久,上升的越明显,在处理12 h后,各试验组丙二醛的含量与胁迫温度呈线性关系,在胁迫处理48 h后,35 ℃处理的试验组较对照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增幅达300%。可见胁迫时间越久、温度越高,丙二醛含量上升的越快。

 



本文编号:7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