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区农户多维贫困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川林区农户多维贫困问题研究
【摘要】:林区自然资源储备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林区的贫困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贫困政策,致力于贫困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贫困已不能用单一的收入维度来衡量,准确的识别和测度贫困是制定和完善扶贫政策、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扶贫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效和巩固已有成果,需要从多元化视角,多个维度识别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效率。本研究基于多维贫困、精准扶贫等理论,对四川林区农户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和分解。实证部分采用Alkire and Foster法,从数据可得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比性等原则出发,构建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为:教育、健康、生活水平、社会关系和收入五个维度共11个指标;然后根据所需指标数据对四川宜宾市的屏山和兴文林区、广元市的旺苍和青川林区、成都市的大邑林区的农户进行调研;进行贫困识别、贫困加总和贫困分解等多维贫困相关运算;最后计算得出贫困发生率、平均贫困剥夺份额、多维贫困指数,维度分解指数和地区分解指数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四川样本地林区存在多维贫困发生较广、程度较深,其中42.06%的农户存在5个维度11个指标中任意5个指标的贫困,调查地区无同时存在9个及以上维度贫困的农户,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平均贫困剥夺份额以及多维贫困指数计算值较大,四川林区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其次,四川林区农户在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卫生设施和生活燃料这四个指标上剥夺十分严重,其单维贫困发生率分别为73.81%,41.07%,61.51%,62.90%;最后,据多维贫困指标分解结果显示,宜宾两林区贫困程度最为严重,广元两林区多维贫困程度较其他地区较轻。针对上述测度结果,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小结,并结合四川林区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四川林区整体和分地区角度分析了导致四川林区多维困的主要原因。首先结合“空间贫困”和“精准扶贫”理论,从林区自身区位、政治、经济生态劣势以及如今扶贫政策存在的不足对林区一般性致贫因素进行了探讨,随后分教育、健康、生活水平、社会关系和收入维度分别阐述了四川林区各维度发生贫困的原因;同时结合广元、成都、宜宾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四川林区致贫原因分析分别给出了相应对策。最后,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林区多维贫困理论内涵的研究;加强对“四川林区多维贫困治理机制”的构成要件、运行方式、实践操作与效度评价等进行理论和实证探讨;对除政府外的各界力量在多维贫困治理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四川林区 多维贫困 指数分解 贫困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3
- 1.2 研究方案13-16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内容13
- 1.2.3 研究方法13-14
- 1.2.4 数据来源14
- 1.2.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14-16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6
- 1.3.1 创新16
- 1.3.2 不足之处16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6-25
- 2.1 理论基础16-19
- 2.1.1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2.1.2 能力贫困理论17
- 2.1.3 人力资本理论17-18
- 2.1.4 社会质量理论18
- 2.1.5 空间贫困理论18-19
- 2.1.6 精准扶贫理论19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价19-25
- 2.2.1 国外研究综述19-21
- 2.2.2 国内研究综述21-25
- 2.2.3 国内外文献评述25
- 3 四川林区概况及样本地选取25-33
- 3.1 四川林区概况25-26
- 3.2 样本地选取26-28
- 3.3 样本林区具体情况28-33
- 3.3.1 样本地地区总产值及产业结构28-29
- 3.3.2 样本地林业概况29-30
- 3.3.3 样本地林区农户基本情况30-31
- 3.3.4 样本地贫困概况31-32
- 3.3.5 样本地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32-33
- 3.4 本章小结33
- 4 四川林区多维贫困实证研究33-46
- 4.1 多维贫困方法测度方法选取33-35
- 4.2 数据、指标和各维度贫困的分析35-40
- 4.2.1 指标和变量的选取35-36
- 4.2.2 本文维度及指标变量的选择36
- 4.2.3 各维度指标及剥夺临界值分析36-40
- 4.2.4 权重决定40
- 4.3 多维贫困的测算及分解40-44
- 4.3.1 单维贫困测量结果40-41
- 4.3.2 四川林区多维贫困测量结果41-42
- 4.3.3 维度分解42-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5 四川林区农户多维贫困原因分析46-52
- 5.1 四川林区农户一般性致贫因素分析46-47
- 5.2 四川林区农户具体致贫因素分析47-52
- 5.2.1 四川林区各维度致贫原因分析47-50
- 5.2.2 四川林区分地区致贫原因分析50-52
- 6 四川林区贫困治理的政策建议52-56
- 6.1 加强林区扶贫投入,改善现有扶贫政策的不足52-53
- 6.2 分维度提出相应对策53-55
- 6.3 分地区制定多维贫困对策55-56
- 7 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附录63-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现行扶贫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下半年将进行全面评估[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9期
2 李俊杰;李海鹏;;民族地区农户多维贫困测量与扶贫政策创新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国祥 ,邱晓玲;完善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J];老区建设;1990年09期
4 周彬彬;我国扶贫政策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1年10期
5 郭浴阳;扶贫政策和扶贫体制[J];浙江学刊;1992年05期
6 刘福荣;关于政府扶贫政策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老区建设;1992年03期
7 陈伯平,,杨家容,张秀萍;扶贫政策和策略待重塑和转轨[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08期
8 张伟群;试论贫困地区的农民问题与新时期扶贫政策的调整[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汪三贵;“第三届贫困与扶贫政策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4期
10 齐顾波;政策干预与性别公平——扶贫政策对性别公平的影响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本固;;突出扶持重点 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A];贵州推进扶贫开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铭;张爽;章元;;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挑战:市场化削弱了社会资本的作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毕文纲;;浅析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婧;扶贫政策应在“热烈祝贺”中改革[N];沈阳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慧莲 赵海娟 李健;多措并举力促精准扶贫政策如“期”落地[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本报评论员 庹新岗;扶贫政策要防“养懒汉”[N];长沙晚报;2014年
4 特约记者 罗春雷;抢抓国家扶贫政策机遇 望谟五年扶贫成效显著[N];黔西南日报;2014年
5 丁厚勤;扶贫政策好 群众笑开颜[N];菏泽日报;2007年
6 赵天清;扶贫政策与实践官员研修班成员莅同[N];大同日报;2008年
7 记者 呼布庆;扶贫政策与实践中亚官员研修班成员到我市考察[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8 木子;改革扶贫政策 制止“以贫为荣”[N];中国信息报;2012年
9 郭文婧;扶贫政策应在“祝贺”中反思[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海峰;坚持正确导向 用足扶贫政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俏奇;我国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安妮;动员式扶贫政策的理论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桃氏秋(Dao Thi Thu);越南多乐省扶贫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帅;怀化市扶贫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黎沙;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阮光辉;越南谅山省扶贫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张岩;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魏艳;公共行政中扶贫政策的区域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9 张丽杰;县级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陈瑕;四川林区农户多维贫困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6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5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