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革、劳动投入与中国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2 01:29
本文关键词:制度变革、劳动投入与中国农业发展
【摘要】:以往文献在解释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进展时,经常把制度作为关键要素。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式的激励结构分析可能过分地强调了制度变革所引致的有效劳动投入变化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24省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劳动投入对农业生产贡献不明显,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关键是现代要素投入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制度变革的核心影响并非劳动激励的改变,而是重构市场主体、促进农业资本积累和现代要素通过市场交换进入农业生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财务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制度变革 劳动投入 过密化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经历了明显可识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国民经济市场化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约三十年时间里,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6倍(见图1),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农业生产效率却没有太大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中万,邹树林;论增加农业劳动投入[J];财经科学;1992年03期
2 杨中万;;论我国农业劳动投入机制的构建[J];农村经济;1992年03期
3 张文仲;农业劳动投入构成与提高贷款经济效益[J];农村金融研究;1982年09期
4 全昀曦;降低烤烟生产成本和减少劳动投入[J];烟草科技;1999年01期
5 唐任伍;赵国钦;杨焕城;;中国农民“干多得少”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J];求索;2006年09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长保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处长 武志刚;从农户劳动投入变化看劳动力转移[N];农民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83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34281.html